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橋頭堡』面臨『俄語荒』 哈爾濱市俄語人纔及教育現狀的調查
2005-07-11 08:39:2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7月11日電 在不久前落幕的中國哈爾濱·俄羅斯專家服務活動周上,來自哈爾濱市的專業俄語翻譯年齡最小的60多歲,最大的達70高齡。這令活動主辦方———市人事局的工作人員心裡頗不是滋味。

  今年初,市政府通過電視臺、報紙和人纔市場面向全市發布信息,征集俄語人纔,到目前為止僅有140人報名。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全力推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哈爾濱市作為全國對俄經貿的『橋頭堡』,與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在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合作潛力巨大,對懂俄語的各種專業人纔的需求不斷昇溫。

  可實際上,作為全國俄語教育重要基地的哈爾濱,目前俄語人纔匱乏,俄語教育日漸萎縮,已面臨『俄語荒』的窘境。

  今年中考沒有俄語考生

  哈爾濱的老一輩人都知道,由於地緣優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哈爾濱擔負著向全國輸送俄語人纔的重任,最多時全市幾乎有2/3的孩子在學習俄語,俄語教育的師資力量也是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

  然而現在這一切已風光不再。

  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今年初中昇高中考試,全市沒有一個俄語考生,這意味著哈爾濱市高中的俄語生源出現斷檔。據調查,在全市高中裡,目前僅有黑大附中、哈工大附中、六中這3所中學裡各有一個俄語班,學生總數不足100人。去年,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招收了174名學生,比上一年多了53人。表面看,這一組數字讓人欣喜:俄語開始昇溫了。然而其背後卻令人堪懮:這一屆新生組成了6個班,其中4個班學生是英語考生後轉學俄語的。對英語考生轉學俄語,業內人士稱之為『零起點生源』。俄語生源匱乏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俄語教師紛紛轉崗

  俄語生源連年萎縮,導致了俄語學科的萎縮。

  以雙城市永勝中學為例。它原本是一所以俄語教學為主的初中學校,以前學校裡學習俄語的學生佔全體學生的一半以上。但隨著近些年外語人纔需求的多元化,許多學生將所學語種改為英、德、日等語種。這種狀況直接造成了全市俄語教育萎縮、生源數量下降,開設俄語學科的中學逐年減少,因而眾多俄語教師『閑置』起來,有些人不得已轉了行。據了解,第六中學一位畢業於黑龍江大學俄語系的老師如今已當了教導乾事。

  據哈爾濱市教育部門統計,全市共有俄語教師30餘人,而其中1/3的俄語教師已轉崗從事其他工作。

  無學生可教,俄語教師也無心鑽研教學方法。提起目前哈爾濱市俄語教育的現狀,從事多年俄語教育的教師們懮心忡忡,近幾年我國對俄邊貿不如前幾年火,加之俄語教學方法與英語的電腦屏幕演示等教學手段相比嚴重滯後,使得全國一些重點大學拒收學俄語的學生,學習再好的俄語生也只能報考二流大學,極大地挫傷了俄語師生教與學的熱情。許多人擔懮這樣再過兩年,俄語課真的要消失了。俄語教材一副老面孔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俄語教材已使用10多年了。在這10年中,我國與俄羅斯的經濟社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而教材的內容遠遠沒有跟上形勢的發展。教材根本滿足不了學生學習語言的需求,尤其是對現代科技、軍事及交際知識的渴求。

  據悉,哈爾濱市也曾采取多種形式保護俄語教育,但收效甚微。據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哈爾濱許多學生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英語,而小學因為沒有俄語教材,無法設置俄語課程。昇入初中後,因為從小有英語基礎,學生們很自然地都選擇英語語種。這樣,就形成因俄語生源萎縮造成俄語教師閑置,開設俄語學科學校減少,進而造成哈爾濱市俄語教育數量萎縮、質量下滑的局面。』

  據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負責人介紹,黑龍江省高校俄語專業招生已出現困難,有些高校連續完不成招生計劃,出現了俄語專業高級人纔以及精通俄語的其他專門人纔短缺。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