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1日電 依托水稻技術和生態環境兩大優勢,方正縣大力發展有機稻米種植———今年種植1.5萬畝有機水稻,並實現了全面積種植綠色水稻41.4萬畝,帶動農民增收1000萬元以上。明年,方正縣有機水稻種植將增至3萬畝,五年內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60%以上,高質優效的現代農業將逐步取代傳統農業模式。
方正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蔣立德介紹說,近年來,農業生產中大量施用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引發食品污染、生態失衡等一系列問題。與少量施用化肥、低毒農藥等化學產品的無公害稻米相比,有機稻米必須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准和有機食品技術規范要求,在原料生產、產品加工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肥、生長激素、化學添加劑等化學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我國農產品安全、質量認證標准與等級高低排序依次是: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
作為全國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術發源地,全國中小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試驗區之一,方正縣發展有機農業可謂得天獨厚。2002年,方正縣進行有機稻米生產試驗,種植規模由最初的1000畝逐步擴大至1.5萬畝。目前,已順利完成了2?3年有機水稻轉換周期,5月末『塔尖』牌大米已申報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同時申報了美國、日本兩家有機食品國際機構認證。
德善鄉是方正縣最大的有機稻米生產基地,有機農業的生產『軸心』———有機肥料廠已粗具規模,可為縣內13家雞場、豬場提供加工飼料,回收糞便進行無公害處理,年產有機肥料15000噸,實現了飼料、肥料、種植、加工等五大生態循環,形成了從種植到加工的綠色農業產業鏈。龍頭企業山水源有機水稻有限責任公司與農戶實行訂單種植,對農戶水稻種植全程進行量化監督和檔案化管理,采取統一育種、統一施肥、統一除草等標准化生產。村民王成林去年種植了5畝有機轉換水稻,畝產450公斤,收購價比當地價格每公斤上揚0.2元,今年8.5畝良田全部由有機稻米『當家』。有機稻米具有安全、營養、口感香甜等優點,市場供不應求。目前,不僅暢銷北京、上海等地,還欲向美國、日本國際市場進軍。
有機稻米種植不僅優質高效,還改善了當地的環境質量。龍頭企業牽頭、政府扶持,組織農民修整村路、綠化造林,進一步營造藍天、碧水的生態環境,為發展有機農業提供良好的生產條件。盛夏時節,車駛過田間小路,但見秧苗蔥郁,聽聞蛙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