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新戰略急需『俄語通』 對哈爾濱俄語人纔及教育現狀的調查(二)
2005-07-12 08:49:5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7月12日電 幾年前,一位俄語教授讓自己的孩子由學俄語轉成了英語,原因是他認為學英語選擇就學、就業的空間更大。然而,記者從黑龍江省大專院校了解到,隨著對俄經貿戰略昇級,國家對俄語人纔需求不斷加大,俄語畢業生很『緊俏』,甚至沒畢業就被搶『訂』一空。

  學生及家長觀念存在誤區

  學了俄語會不會耽誤孩子的前途?是家長面對選擇時的首要問題。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填報高考志願時,絕大多數好學校、好專業都與俄語考生無緣。大學畢業後,無論是出國還是就業,學英語的考生就業選擇空間更大。生活中,大家對英語的認知率更高。

  此外,計算機的操作系統也基本都是英文,如果讓學俄語的學生學計算機肯定比學英語的考生要吃力。這讓身處信息時代的學生和家長們感覺到,現代社會中英語的利用率要明顯高於俄語。

  市場需求這根指揮棒對人們選擇語種起到很大的作用。據介紹,上世紀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哈市對俄貿易紅火,俄語人纔奇缺,許多學校的俄語老師紛紛被各外貿單位聘走,那時是一個學習俄語的高潮。隨後學習俄語的人數逐年減少,黑大俄語專業有時一年只能招上一個班,有時甚至隔年招生。

  黑大俄語生沒畢業就被搶『訂』

  對目前中俄關系及國際格局缺乏全面了解,是導致家長對俄語發展懮慮的直接原因。

  今年初,中國與俄羅斯確立『面向21世紀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我們同時應該看到,21世紀的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仍舉足輕重,其在宇航業、飛機制造業、醫學、教育等領域一直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中俄關系決定了對俄語人纔的需求量必將逐年上昇。

  據了解,近兩三年,我國與俄羅斯交往頻繁,對俄語人纔的需求不斷加大。然而,哈爾濱市中學俄語的滑坡,導致了大學俄語教學的滑坡。記者在哈爾濱市一些高校采訪得知,一些學校的俄語學院近幾年均有未完成招生計劃的情況,這同國家對俄語人纔的需求形成鮮明對比。據黑龍江大學教育學教授王玉林介紹,認為俄語生不好找工作是家長們的認知誤區,近兩年大學生就業難,可該校俄語畢業生卻在大四上學期就已基本上被用人單位『預訂』一空,國家各部委、部隊、商貿邊貿成為俄語人纔需求大戶。

  培養『復合型人纔』是大勢所趨

  從在哈高校的俄語教學情況來看,尤其是招了俄語零起點的學生後,生源問題有所緩解,但是懂俄語的復合型人纔仍顯不足,同聲傳譯、高級口譯人纔更是鳳毛麟角。哈爾濱市翻譯協會負責人、市外辦美大處處長宋向東說,目前我國有70多所高校設有俄語專業,但學習語言僅僅會說是不夠的,社會需求正朝著既懂語言,又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所研究的復合型人纔方向發展。

  據悉,科技俄語在全國都是弱項,作為《俄漢詳解大詞典》的編撰者之一、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教授李錫胤建議,俄語教學應分兩個階段:一二年級要強化教育,只練語言,多請外教,進行封閉式教育;三四年級進行綜合教育,讓學生去學習法律、物理、化學等專業知識,培育復合型人纔。俄語人纔的培養應分兩個層面,一是為哈爾濱市對俄合作服務的俄語旅游、法律、物理等復合型人纔,另一個是高層次人纔,要擴大博士點、博士後工作站的招生數目,為全國培養高層次人纔。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