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勝利之旅』走進富錦革命烈士陵園 探訪張甲洲墓
2005-07-12 10:05:5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樹泉 楊寧舒 蔣國紅/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前碑後冢,張甲洲墓被濃密的綠草圍繞著
前碑後冢 張甲洲墓被濃密的綠草圍繞著

  東北網哈爾濱7月12日電 日前,『勝利之旅』報道組驅車來到富錦革命烈士陵園,探訪坐落於此的張甲洲墓。

  根據《富錦縣志》記載,張甲洲烈士,1906年生於巴彥,1927年考入北京大學,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他接受黨的派遣回到故鄉巴彥縣張家窩棚,從事地下革命工作。同年9月10日,張甲洲在婚禮上組建了著名的巴彥游擊隊,起名為『東北抗日義勇軍』。不久,張甲洲率領游擊隊攻進巴彥縣城。這支部隊後來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36軍江北獨立師,張甲洲任總指揮,趙尚志任政治部主任。他們高舉抗日大旗,轉戰於呼蘭、綏化、蘭西、安達、明水等地,在群眾中進行抗日宣傳,沒收惡霸地主的糧食分給貧苦農民,所到之處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擁護。1933年,由於當時省委執行『北方會議』『左』的政策,加上自身隊伍成分復雜,隊伍最後瓦解。同年7月,張甲洲以張進思的名字只身來到富錦,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從事抗日革命活動。在富錦期間,張甲洲與抗聯獨立師的領導人祁致中和李景印取得了聯系,不斷提供日偽活動的情報以及武器和物資,打擊日偽武裝。1937年8月28日,張甲洲在去抗聯獨立師的途中,在董茂屯附近遭到日偽武裝的襲擊,中彈犧牲,年僅31歲。

  報道組懷著敬仰的心情走到張甲洲墓前。這座朴素的陵墓,前碑後冢,被濃密的綠草圍繞著。墓碑上刻著雄勁的隸書『抗日烈士張進思之墓』。富錦革命烈士陵園主任韓建偉介紹說,這個墓是1947年建立烈士陵園時從別處遷移來的,最初位置設在陵園的西北角,比較偏僻,1999年重新修葺時,纔遷到紀念碑附近。這個位置比較醒目,更能突出張甲洲烈士的豐功偉績,也方便乾部群眾進行紀念活動。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