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7月13日電 早在1998年,小電鍍企業就被國務院列入『十五小』行列,屬嚴厲打擊范疇。從那時起,哈爾濱市環保部門曾組織過幾次規模較大的活動,對小電鍍企業進行專項取締。然而,這些非法的小電鍍企業不但沒有消亡,卻由最初的幾十家發展到現在的上百家。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小電鍍』越打越多?
巨大的市場真空等待填補
電鍍業在整個制造業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到日用五金,大到重工業設備,其表面處理幾乎都離不開電鍍工藝。電鍍業被譽為工業產品的『防化兵』和『美容師』。哈爾濱是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制造業高度發達,與其配套的電鍍業市場巨大,每年的電鍍加工總值達到幾十億元。
與高度發達的制造業相比,哈爾濱的電鍍行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滯後狀態。據環保部門統計,哈爾濱市目前有合法的電鍍企業超過100家,但固定資產只有8億元,年產值不過12億元。這些企業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僅有30多家,其餘企業規模更小,有的年產值只有幾十萬元。
一方面,高度發達的制造業需要大量的電鍍產品,另一方面,落後的電鍍行業卻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這種高度失衡勢必造成電鍍市場的巨大真空。那些『小電鍍』正是看准了巨大的市場真空乘虛而入,並且很快站穩腳跟,不斷發展壯大。在實際采訪中也證實了這一點。記者在道外區一家小電鍍廠暗訪時,一位女士就稱『他們在為一家大型國企電鍍汽車配件』。
成本低利潤穩最具誘惑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較低的投入和穩定的利潤是小電鍍企業主最看重的。據哈爾濱市金屬表面工程技術協會副會長王和春介紹,在電鍍行業中投入最大的是污水處理系統,大概佔整個投入的75%%。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正規的電鍍企業的利潤率也能保持在13%%左右,而且市場波動很小。如果不上污水處理設備,不辦理其他手續,利潤率可以達到30%%以上。
在哈爾濱市標准件廠院內的一家小電鍍廠,記者看到在不足30平方米的車間內,擺著一個長約5米、寬約0.6米、深約0.5米的鐵槽子,槽子裡面是一套簡單的電解設備。這就是廠主全部的固定資產。有了這些,再花個千八百元買點原料,一個小電鍍廠就宣告誕生了。至於廢水,那就盡情地往地下流吧。對於廠主來說,廢水流的越多,腰裡的夾子就越鼓。如果環保局來檢查,老板可以輕松地拔腿就走,損失不過一二千元,大不了換個地方再乾。
成本較低,利潤穩定,風險較小,使這些小電鍍廠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富裕的游擊隊。他們與環保部門大玩貓鼠游戲,結果往往是把『貓』累得氣喘吁吁,但收獲甚微。
『正規軍』不強『雜牌軍』難滅
哈爾濱市金屬表面工程技術協會副會長王和春告訴記者,因為電鍍行業要求的技術標准比較低,只要稍微懂一點電鍍知識的人就能乾,但是產品大多品位較低,質量較差。
既然『小電鍍』的產品品位低、質量差,那為什麼他們還會大量存在呢?
調查中記者發現,電鍍行業中『正規軍』不強是導致『小電鍍』難以消亡的重要原因。一個是正規的電鍍企業市場和技術管理薄弱,生產技術落後,信息封閉,生產能力低,產品的品位普遍不高,這就為小電鍍企業預留了市場空間;另一個是正規的電鍍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點多面廣,經營分散,沒法形成規模化生產,產品成本高,這又為小電鍍企業預留了價格空間。
在暗訪中,一個小電鍍企業的老板自信地說:『大廠的產品質量高不到哪去,價格又貴;我們的產品質量也不錯,價格又便宜。』
『老鼠過街』喊打不多
如果將非法偷偷摸摸進行生產的電鍍企業比喻為老鼠的話,針對電鍍企業制污、排污問題,還遠遠沒形成『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良好社會氛圍。
道外區的一家『小電鍍』緊挨居民區,但那裡的居民卻不知道他們在乾什麼,更不知道電鍍廢水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傷害;而在動力區一家小電鍍廠旁,一位退休的大娘正在她的菜地裡精心耕作,殊不知她的菜已經中了毒,成了『毒菜』。
如果有人說,有關管理部門就沒有認真管理、取締過排污不達標的中、小電鍍企業的話,那顯然是冤枉了我們的管理者。但是『除惡不盡』『死而不僵』『死灰復燃』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取締排污不能達標的電鍍企業,單靠環保部門是遠遠不夠的,有必要打一場『人民戰爭』,環保、工商、公安、技監、衛生、安監等有關部門應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同時采取有獎舉報的鼓勵性措施,爭取更多群眾的支持和舉報。電鍍污染雖沒有假、劣食品對人民群眾的危害那麼快速、明顯,但其有害程度絕不比前者小。取締非法生產電鍍企業同樣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也是對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效果的一個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