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9日電 過去,青岡農民只知道一個『四單19』,而現在,什麼『龍單26』、『興墾3號』、『興單9』等一大批新品種,當地農民早已耳熟能詳。通過省農科院的科技幫扶與科技示范,不到兩年間,當地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速度相當於過去的5 10年,新品種普及率和更新率達到了30%。
今年,省農科院在去年幫扶青岡縣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基礎上,規模繼續擴大,根據產業建園區,依托園區上項目。以130畝農業科技中心園區為龍頭,16個展區共展示玉米、大豆、飼用草新品種155個,高產栽培技術10項,特色產業6個,引帶輻射全縣14個鄉鎮、示范156個村高產攻關田,輻射全縣1000個科技示范戶。
專家培訓到炕頭,指導到地頭,讓青岡縣農民用起新技術、新品種來心裡更加有了底。
百萬畝優質高淀粉玉米生產基地建設,高標准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十萬畝優良繁育生產基地建設,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六萬畝萬壽菊生產基地建設,十萬畝有機葵花、芸豆生產基地建設,林草間作立體開發、青貯飼料生產基地建設,這些合作當初看似十分遙遠的目標,僅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全部變成了現實。巨變從何而來?省農科院韓貴清院長說:『一方是科研人員的默默奉獻,一方是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雙方的結合創造了農業科技推廣的最佳典范,也開創了我省科技幫扶、科技脫貧的新模式。』
責任編輯:單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