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哈爾濱7月20日電 這是一個偏遠鄉村發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人自己肩負著生活的重擔。癱瘓在床的丈夫不忍心看到妻子這樣操勞,考慮再三之後向妻子提出了離婚。但妻子卻選擇了和前夫一起『嫁人』
『吃了嗎?』滿臉汗珠的譚麗敏離家還有50米就焦急地大聲地問道,當得到前夫楊寶晨肯定的答復時,面容憔悴的她回頭對現任丈夫劉富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往返30公裡和7個多小時除草的辛苦此時已全然不見。
15日17時,記者和回訪的泰來縣平洋法庭的徐景波庭長走進了譚麗敏的家。楊寶晨面對著窗口躺著,身邊擺放著爽身粉、手紙和尿壺。
對於徐庭長來講,譚麗敏和癱瘓在床的前夫楊寶晨一同『改嫁』給劉富軍的案例是他10年法官生涯中遇到的最讓他感動的事。
癱瘓前夫提出離婚
2005年4月的一天,36歲的農婦譚麗敏來到泰來縣平洋法庭,懇請盡快受理她和丈夫的離婚請求。她是泰來縣平洋鎮雙山村農民,1988年和丈夫楊寶晨結婚,二人生活雖說不富足,但也衣食無懮,17年的生活兩人從沒紅過臉,可如此恩愛的夫妻為何要離婚?
據譚麗敏回憶,2003年12月13日,她與丈夫楊寶晨在場院打稻谷,丈夫突然癱倒在地,她嚇壞了,不知道該怎麼辦。聞訊趕來的鄉親們將楊寶晨送到醫院,醫院診斷為腦血栓。
入院第一天搶救就花了1200元,這對並不富足的他們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譚麗敏東拼西湊交上了住院費。為了給丈夫治病,幾個月下來,家裡欠債三萬多元。譚麗敏無奈把丈夫從醫院接回了家,此時的楊寶晨已是一個生活不能自理,喪失勞動能力的病人。
為給丈夫治病能借錢的人家都幾乎借到了,對於他們這樣沒有償還能力的家庭,再向鄉親借錢已是非分之想,譚麗敏難得對生活都不抱希望了,可她走了誰來照顧丈夫呢?
幾經周折譚麗敏終於賒來種子化肥。每天清晨3點鍾,她就起床做飯、剁雞食,然後再喂丈夫吃飯。為了節省時間,她總是丈夫一口她一口,而後就到地裡耕種。
村裡的人被她感動了,閑時也會前來幫忙。家住後院的田力說:『我一個大男人幫寶晨翻身都非常難,可她每天勞作一天後,夜晚為了減少寶晨的痛苦,竟能整夜不休息為寶晨翻身六七次,寶晨兩年多竟沒有一點臥瘡,麗敏真不容易啊!』
2004年4月的一天,譚麗敏鏟完地回家,突然暈了過去。鄰居發現後將她送到醫院,她被診斷為腦供血不足,妯娌和鄰裡鄉親們勸她:『你這樣啥時是個頭?他的病沒治好,你恐怕也爬不起來了。』
這時,楊寶晨也鐵了心似地,提出離婚,不再拖累妻子和孩子。譚麗敏考慮再三,決定離婚不離人,改嫁不離家。
建立三人特殊家庭
2005年3月,經人介紹譚麗敏認識了本村38歲的老光棍劉富軍,譚麗敏提出的條件就是:『房子和地,家裡的所有財產歸楊寶晨,並且要共同照顧他,共同償還債務。』劉富軍聽後非常欽佩譚麗敏的為人,同意譚麗敏提出的條件。
2005年4月19日下午,考慮到楊寶晨的實際情況,泰來縣平洋法庭決定上門受理此案。法官根據雙方意願,在只有一個小炕桌的臨時法庭,辦理了原告譚麗敏和被告楊寶晨的離婚。此後,劉富軍和譚麗敏當著法官和親朋鄰裡的面,寫了一份保證書,內容是:共同償還債務,照顧楊寶晨,撫育孩子。
三個月過去了,田力對記者說:『楊寶晨因為有病總是非常煩躁,可譚和劉從不頂撞他,劉每天為楊擦屎擦尿精心照顧讓我們非常感動,如果不親眼看到,絕不會相信他們三個人的家庭是如此和睦。』
『快見亮了,我們爭取三年內還完欠債,蓋房子、為他治病,爭取讓他站起來參加兒子的婚禮。』譚麗敏無比欣慰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