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野草叢生牆體裂縫顏色殆盡:救救文廟圍牆
2005-07-20 13:49:4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志嘉 董雲平 閆雪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0日電 哈爾濱文廟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文廟街25號,始建於1926年,落成於1929年,為中國古典式庭院建築,坐北朝南,三進院落。現佔地2.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418平方米,是黑龍江現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築。她的總體規模,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屬第三位,僅次於北京2.38公頃和山東曲阜孔廟9.6公頃,是我國東北地區現存建築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孔廟。

  1985年哈爾濱文廟成為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的館捨,現已成為黑龍江省旅游定點參觀單位之一,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你們快去看看文廟的圍牆吧,再不修,讓人擔心啊。』近日,看到黑龍江日報推出的《關注哈爾濱的特色圍牆》報道,一位老人打來了電話。

  15日,記者來到文廟。一走近,映入眼簾的就是門兩側已現『瑕疵』的圍牆:相當部分牆上的瓦破損或缺失,其中包括那面堪稱孔廟一絕的『萬仞宮牆』,其牆上的黃琉璃瓦也有殘破缺失;有的部分還出現了裂縫。

  走進文廟,右首的圍牆同樣瓦片殘缺,牆土外露。『這些是一院落的圍牆,裡面是二院落的圍牆,它們還算是保存比較好的了。』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哈爾濱文廟)的館長曲守成很無奈。走進第二院落,輝煌的大成殿極為壯觀,可是周圍的圍牆卻大煞風景。第三院落的圍牆更是讓人不忍目睹:圍牆上的瓦已多不成片,野草叢生,牆體原色幾乎消失殆盡,牆皮剝落,破損極為嚴重。

  在館長辦公室外,正對三院落中的一面圍牆更是處在『危險境地』:牆外不足三米處就是另一面牆,那面牆裡是許多簡易棚。曲守成說,按規定,文廟圍牆外至少應留出5米多的防火通道,可是這裡根本就沒有;包括它對面的那面牆,緊鄰的就是樓房,也沒有防火通道,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圍牆破損如此嚴重,我們當然想修,可是沒有經費啊。』曲守成說。『我到這裡工作也有七八年了,可是從來沒對這裡的圍牆維修過。因為文廟的維修經費都要向國家文物部門申請,而文廟歷經這麼多年,諸多「部件」都在走向「老化」,其主要建築年年幾乎都要進行維修,所批經費用於它們的維修都緊張,當然顧不上圍牆了。前年維修的是崇聖祠,去年維修的是大成殿,本想今年申請經費用於圍牆維修,現在這1號展廳和2號的配殿又漏雨了,需要換瓦維修,圍牆今年維修又沒希望了。』

  看著圍牆一年年的破損下去,曲守成也深為懮慮:『文廟的圍牆和文廟本身的價值是一樣的,是文廟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文廟的圍牆本身就非常有藝術價值和保護價值,像牆上的瓦,造型達七八種之多,工藝精湛;牆上的雕飾品,工藝精巧,頗有典故。文廟的萬仞宮牆對黑龍江來說,又有特殊的含義。』事實上,文廟的圍牆如今已經和內部的景觀不協調了。

  『文廟圍牆的保護修復非常重要,也很緊迫,就其現在的破損程度看,其完全修復大概需要四五百萬元的資金。可是每年國家所批經費都不過幾十萬元,還要進行其他方面的維修。就盼著明年沒有什麼特殊情況,我們將為文廟的圍牆申請維修經費。』曲守成說。

  根據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保存的文廟保護檔案,自1985年哈爾濱文廟首次維修至1998年的維修,先後維修了十餘次,耗資約360多萬元。但對圍牆的維修只有一次,而且還是『1985年,搶救性地修繕了東壇門、兩側圍牆和三座牌樓。』

  據文館站的站長劉雲纔介紹,作為國家級文保單位,哈爾濱文廟還應當加強維修和保護,無論是圍牆,還是內部建築,都是同等重要的。因為『圍牆是文廟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廟具有怎樣的價值,它就具有同等的價值。』

責任編輯:單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