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2日電 近日,在哈爾濱韓國周上簽訂的一紙紙協議開始進入落實階段。韓商此次『集體』來哈,除了帶來大筆投資外,還對未來韓商在哈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哈爾濱經濟的騰飛影響深遠。
韓國周帶來投資『增量』
哈大齊工業走廊是東北老工業基地重要組成部分。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中,作為黑龍江省省會城市哈爾濱,成為全省『南聯北開』、全國對俄經濟技術合作、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戰略支橕點。因此,哈爾濱市被寄予厚望,責無旁貸地擔起『領跑』的重任。韓國周期間,眾多韓國企業的加盟,無疑成為一支『生力軍』,為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寫下濃重的一筆。
據了解,『韓國周』創造了三個『第一』:哈爾濱第一次與一個國家單獨搞大型活動周;哈爾濱第一次集中一個國家的眾多政要參加活動;在韓國也是第一次有如此多的政要集中出訪一個外國城市。
在韓國周活動中,哈爾濱市與韓方企業共簽訂了13個經濟合作項目,資金總額超過16億美元,無疑增強了哈爾濱起跑的實力。無論是韓國工業園,還是群力新區等大項目,紛紛打出『哈大齊工業走廊』的概念,哈大齊工業走廊已經成為一塊『金字招牌』。
在加快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戰略中,其中一個根本的定位就是以高新技術引領產業發展,走新興工業化道路。高科技企業已經成為經濟活動中最具活力的經濟組織形態,高新技術工業區成為區域經濟的新增長點。
在這次來哈的韓商中,僅房地產類企業就來了33個,其中社長、會長等高級企業首腦就有10餘位。同時,機械制造、電子通信、農業、生化制藥企業也紛紛前來尋找商機,顯示出韓國客商對哈大齊工業走廊起步區前景的看好。
除了項目投資外,中韓企業高峰論壇也為雙方提供了一次充分溝通的機會,論壇上,雙方各論短長,哈爾濱市的政界、企業界人士向韓商展示了哈爾濱的前景,引得韓商紛紛頷首,表示回國後要向那些有意在哈投資的人士介紹中國的情況。
哈爾濱市可謂『名利雙收』。
韓國投資經歷質的飛躍
韓國周攪熱冰城,也攪熱了哈爾濱的朝鮮族人和在哈韓商。充當翻譯、擔任宣傳員、工作人員,忙碌的工作中,拉近了中韓客商的距離。目前,黑龍江至少有50萬朝鮮族人居住,其中生活在哈爾濱的朝鮮族人就有13.4萬人。在長期的中韓交往中,他們充當了橋梁和紐帶作用。
哈爾濱市與韓國經濟來往淵遠流長。從地理上,哈爾濱距離俄羅斯很近,這讓一向注重俄羅斯市場的韓國投資者對在哈爾濱投資感興趣;哈爾濱朝鮮族人口多,韓國人在哈投資不會感到不適;哈爾濱無論是勞動力還是原材料都較韓國低廉得多,因此對韓國投資者很有吸引力。老工業基地政策實施,更給韓商投資帶來機遇。
韓國駐沈陽總領事吳甲烈此次親自來到哈爾濱,參加韓國周的活動。他說:『韓國國民對哈爾濱市的印象非常好,感覺非常親切和熟悉。』在韓國周舉辦之前,已有163戶韓資企業在哈落戶,4000多位韓國朋友在哈工作、學習和生活,韓國已成為哈爾濱第三大貿易伙伴。正是由於長期的積累,使得首屆哈爾濱韓國周一炮打響。正是由於長期的鋪墊,纔使得哈爾濱具有如此的魅力,纔能在韓國周的火焰下,迅速達到『沸點』。
在哈爾濱的發展方向中,會展是政府大力扶持的一種產業。醫博會、哈洽會、韓國周,一系列的活動都體現了濃厚的老工業基地改造的味道,政府部門在扶持中,力挺哈爾濱作為哈大齊工業走廊的起點這個概念。而韓國周的成功舉行,恰恰證明政府此舉的明智。哈大齊工業走廊不僅僅作為一個概念而被韓商追捧,同時,也成了眾多韓國商人的投資熱點,借助韓國風,哈爾濱就可以更好的帶動整個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