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大橋壓江堤 威脅依蘭城
2005-07-23 06:12:5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大波 盧蘊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3日電 局部地區連續強降雨,江河水位持續上漲,汛情嚴峻,而哈同公路依蘭境內的牡丹江大橋卻將依蘭城區的防洪大堤嚴重削弱,使該部位的堤防從20年一遇標准降至5年一遇標准,並成為依蘭城區防洪最薄弱環節,一旦發生大的汛情,將直接危及依蘭縣城,由此也阻礙了即將實施的亞行貸款松花江乾流防汛工程依蘭城區堤段的達標昇級。

  8米寬堤頂僅剩不到3米寬

  20日上午,記者來到哈同公路連接依蘭城區的牡丹江大橋下面。遠遠看去,大橋拱頂緊緊壓住殘留的大堤,原來8米寬的堤頂僅剩不到3米寬。被削掉的大堤一側基本呈垂直狀態。此時,一輛中型貨車從橋下艱難通過,駕駛室頂部與橋拱距離很近。司機告訴記者,沒建橋之前,這個大堤能走大貨車,但現在只能勉強走中型貨車了。為了確定橋頂與堤頂距離,一名中等身材的水務工作人員站在大堤上,一舉手便能摸到橋拱頂端的橫梁。

  縣水務局專家趙鐵根說,大橋對堤防安全造成的影響是,橋孔橫跨堤防,橋墩緊靠堤腳,一旦大汛,每個橋墩都是阻水物,造成雍高水位。同時,由於橋墩緊靠堤腳,汛期容易在該段形成渦流,致使流速加大,對堤防造成威脅。而橋孔壓堤,防洪通道也被攔腰截斷,給防洪搶險工作造成極大困難。現在這個部位的洪水防御能力已經從20年一遇標准下降到5年一遇標准。

  堤段受損成『軟肋』

  據水利專家介紹,依蘭縣城被松花江、牡丹江和倭肯河『兩江一河』所包圍,為此依蘭縣城被形象地稱為『頭頂一盆水,腰纏三條龍』。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依蘭防汛的重要性,省、市防汛部門歷來把依蘭作為防汛重點縣。2003年,依蘭縣城區堤防被列入國家利用亞行貸款松花江防洪達標項目,今明兩年是該項目的重點實施年,修建後的城區堤防將達到50年一遇標准。然而,牡丹江大橋卻將這段防洪大堤削弱,致使該段成為依蘭城區堤防最薄弱的堤段,今年汛情嚴峻,橋下受損堤防加高培厚無法進行。專家指出,這無疑給依蘭城區的防汛造了一個危險的『軟肋』。由這個問題所引起的亞行貸款松花江防洪達標項目也無法正常開工修建。依蘭縣同施工單位多此協商至今沒有得到解決。

  該橋設計施工違反法律規定

  20日下午,記者來到牡丹江大橋的施工單位———黑龍江省佳哈高速公路擴建工程指揮部。一名副總指揮說,依蘭境內的牡丹江大橋壓堤情況他早已了解。1997年竣工的第一座大橋同樣存在這樣問題,如今擴建增幅後問題依舊。他們也曾同依蘭縣政府相關部門就此問題進行協商,但都因為意見不統一而拖到現在。隨行的市水務部門相關執法人員提出,根據《黑龍江省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管理辦法》規定,建設單位編制建設項目立項條件時,是否向建設項目所在地的依蘭水務局提出申請?這位副總指揮沒有明確答復,只說道:『審批手續在設計院。』

  市水務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橋的設計、施工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等相關規定,在出現問題後未及時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嚴重影響了已被列入亞行貸款松花江依蘭堤段的達標昇級工程進行。該大橋在依蘭建設時,建設施工單位事先未按相關規定與當地水務部門提出申請。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