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7月25日電 去年末,浙江民企新湖集團以2億元的價格,買下黑龍江省上市公司哈高科29.99的國有股,從而以大股東身份控股這家企業。在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大背景下,新湖重組哈高科實現了三個對接:一是南(浙江)北(哈爾濱)對接;二是民營經濟改組國有經濟對接;三是市場化思維與計劃經濟思維對接。
坐在哈高科的辦公大樓內,向記者指點著在建的大豆分離蛋白三期擴建工程,哈高科現任總裁黃衛峰雄心勃勃地表示,在東北大振興的背景下,無論是新湖集團還是個人都希望在其中留下一條軌跡。
曾任企業廠長、溫州市副市長、中央企業和上海國企高管、上海市金橋出口加工區管委會副主任的黃衛峰,來哈已經5個多月了,在對哈高科進行資產重組的同時,也以自己的視角觀察著黑龍江的投資與創業環境。
龍江潛力的四個強烈感覺
關於黑龍江的發展與投資潛力,黃衛峰有四個強烈感覺。一是資源豐富。
以電為例,哈高科的生產車間天天供電,而在江浙一帶基本上輪流供電。在學機電出身的他的眼中,這裡還有一大批『國寶型』的企業;二是企業可待釋放的潛力巨大。黃衛峰認為,龍江企業管理相對粗放,向市場經濟轉變還不完全到位,一旦體制、理念與內部管理機制完全與市場經濟融合,釋放出的轉制動力是巨大的,而經濟相對發達地區這樣的潛力基本上已經釋放完畢;三是無論工業用地還是居民用地,成本相對較低;四是中央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全國要均衡發展,因而將來對黑龍江發展的支持力度還要更大。
與眼前利益比,黃衛峰更看重能夠長遠發展的潛力。他認為,在經濟開始熱的前夜投資,是企業比較好的選擇。新湖入主哈高科就是這樣的選擇。
主觀向上的激情湧動龍江
當年黃衛峰也曾做過招商引資工作,因而他更重視環境中『人』的因素。來哈5個多月,他能強烈地感受到這裡大發展的欲望。他所接觸的無論是省裡、哈市乃至哈爾濱開發區管委會的乾部都很敬業,都非常想引進外來資本、引進人纔,非常想改變這裡的環境。以哈高科原有的管理層及員工為例,盡管還有一些理念及管理手段相對陳舊,但改革創新的欲望是強烈積極的。
當客觀的發展潛力與主觀人心思上的發展動力相碰撞時,迸發的必然是大發展的現實可能性,黃衛峰這樣判斷著。5個月的工作經歷也證明了這一點,他上任不到一個禮拜,就確定了大豆分離蛋白三期擴建工程,目前正在緊張施工,今年11月將投產。哈高科改組順利有序,三大產業也在按照新的軌跡穩步發展。黃衛峰這樣描述著新的軌跡:大豆分離蛋白增量做大;制藥業聚焦重點產品,突出拳頭產品;房地產業則要借助新湖品牌、管理的優勢,借船網魚。
南北交融中張揚黑土文化
在與黑龍江人的交往中,黃衛峰也感受到南北的差異。但他認為差異無所謂對錯、好壞之分,每一種文化都因其歷史積淀而成,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黑土文化需要的是在與外來文化交融中,張揚符合現代文明的部分,摒棄落後於社會潮流的部分。
黃衛峰舉了一個例子,黑龍江人做事認真,一板一眼,注重程序。比如他申請一個項目,相關工作人員很努力地工作,細心地研究,他們的主觀是好的,是為這個項目嚴格把關,這樣做也符合工作程序,但一批就是個把月。而在他曾任職的金橋出口加工區,類似的項目一般在48小時就批了下來,來不及把關的部分讓企業簽訂承諾函,政府根據承諾函先予批准,然後監督考察。他認為,這兩種做法無所謂對錯,但黑龍江人這樣做,有時會貽誤機會。
而黑土文化中大氣、豪爽的一面,則讓外來人如沐春風。黃衛峰認為,這一點對招商引資工作很重要。只有讓外來人生活得舒服愉快,纔能真正留得住人、進而招進來財。
黃衛峰坦言,在哈的日子雖然不長,但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挺愉快順利,這得益於黑土文化中大氣、豪爽、不排外的特質,讓他有在家的感覺,也讓他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