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省電力局辦公樓180米圍欄上了保護名單
2005-07-25 10:40:0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錚 閆雪峰 董雲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7月25日電 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紅軍街63號的黑龍江省電力局辦公樓外的圍牆,風風雨雨中已走過近90年的歷程,而記者在近日的走訪中發現,人們對於它的認識、文化背景以及歷史價值知之甚少。

  22日,記者來到黑龍江省電力局辦公樓外,風格獨特的通透式圍牆在繁華的都市中顯得格外醒目,牆垛上的小人頭像栩栩如生,扇形的欄杆清秀別致。在圍牆內綠樹鮮花的映襯下,別有歐式風情。

  記者從該牆的產權單位———省電力局了解到,他們對於此牆的了解僅限於1980年他們單位搬到現在位置以後,至於圍牆建於哪一年以及背景都不是很了解,對它的價值則更不清楚。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搬來時,單位外圍的欄杆全長200多米,後來由於某工程施工原因拆掉一部分,目前欄杆全長近180米。』據了解,由於『文革』時期該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上面多個小人頭雕塑被打掉,加上該牆建造時所用的建築材料比較簡單,不很結實,上世紀90年代初期,出現了牆皮脫落,部分牆體傾斜、牆垛殘缺不全等現象。1995年他們對該牆進行了一次大面積的修繕。

  對哈爾濱城市建築非常熟悉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生導師劉松茯稱,對這個建築物只有簡單了解:『該建築風格屬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流行的新藝術運動風格,與老博物館、老哈站的風格相一致,欄杆造型主要模仿藤蔓等植物的曲線形式,強調釋放自然。在全國同類建築中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文化價值。』

  記者在采訪圍牆的過程中發現,人們對於一些保護建築的認識僅僅局限於建築的本身,而作為與建築同一整體的圍牆卻很少有人關注,更有甚者為了突出建築而將圍牆拆掉;而一些研究保護建築的專家對於圍牆的了解也是寥寥無幾,研究就更談不上了。

  『圍牆作為與建築的統一整體,它與建築物的價值應該是一樣的,同樣應當受到重視,也急需加強保護。保護時,更應加強對其價值的研究。』市文管站站長劉雲纔說。還有一位保護建築監管部門的負責人也認為,目前哈爾濱對圍牆的研究保護還未提上日程,可以說還處於空白。『這個狀況不應該持續下去。』

  背景

  黑龍江省電力局欄杆圍牆:哈爾濱市政府1997年公布的哈市首批二類保護建築,也是哈爾濱惟一一個以欄杆形式入選保護建築的建築。建於1919年,原為積別洛索高公館圍牆。在有關部門的《中國近代建築統覽》中對該建築的描述僅限於『鋼筋混凝土建築』,而對其餘均記述是『不詳』。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