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險工弱段加固標准提高 哈爾濱江南防洪標准百年一遇
2005-07-25 15:07:09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譚立順 王冠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5日電 受嫩江左岸強降雨影響,嫩江部分支流相繼發生較大洪水,致使嫩江乾流水位急劇上漲。加之第二松花江小豐滿水庫放水,近期松花江哈爾濱段水位猛漲,水位已高出歷年同期水位。

  江水的上漲牽動著每位哈爾濱市民的心,為此記者頂烈日冒風雨,對松花江哈爾濱的防洪工程進行踏訪。

  今日水位:117.03米距警戒水位還有1.07米

  江南岸的防洪堤防是哈爾濱市江南城區的唯一防線,它曾經接受1998年特大洪水的考驗。1998年特大洪水後,有關部門對多處險工弱段進行了消險加固,目前防洪標准已達百年一遇。

  群力閘門:換就鋼筋鐵骨

  7月22日,記者首先驅車來到了群力大堤。群力大堤閘門是松花江段曾經很險的一段堤防。躍上幾米高的防洪堤壩,一座鋼筋水泥結構的防洪設施呈現在眼前。記者走到壩下量了量,該閘門頂端比堤壩高出兩米左右,閘門起落都是電動的,鋼筋水泥的閘體遠遠望去很有氣勢。

  據了解,在1998年8月16日晚,排水閘門開始滲漏。17日晚,當松花江哈爾濱段水位超過120米時,群力大堤險情加劇。當時搶險人員運輸了300立方米石塊、50立方米碎石、500立方米黃土到大堤上,仍未擋住洪水。最後,抗洪人員被迫放棄此堤。現在的這個閘門是1999年修建的,全部是高標准設計、高標准施工,它的建成等於為松花江防汛加了一道保險。

  蘇家護岸:石排豎起屏障

  在蘇家堤壩上,記者看到用鐵絲包裹的石排整齊地立著,遠望似一條長龍橫臥在松花江邊,而岸上難見一棵樹木。1998年,就是這裡變成了松花江撕開堤防的一條『大口子』,導致松花江吞沒了4500畝即將收割的良田。

  據介紹,蘇家護岸身後再無任何堤防,是哈市市區防洪最險段之一。此處大堤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被定為險工弱段。

  蘇家護岸是1991年洪水之後修建的石堤,位於松花江主河道南岸,其險患的原因是近年來松花江主航道南移,主流靠近堤角,迎風頂流,汛期受洪峰直接衝擊,造成了嚴重塌岸。現在的石排護岸是1998年10月『投石沈排』建設的,全長1600米。

  新建高誼泵站:實現自動化

  在九站碼頭記者看到,江水已經漲得很高,並且淹沒了很多的臺階。這裡就是哈市城區段最讓1998年抗洪人員銘記的、當年被譽為『龍江第一險』的高誼泵站。1998年特大洪水過後,高誼泵站新建的工作樓屹立在江畔,1999年新建的電動排水閘門控制著污水的排放。現在的設施和堤岸絲毫看不出當年軍民奮戰洪水的場景。

  據了解,1998年8月20日,泵站內地面出現冒水。21日下午,泵站房屋傾斜,牆壁開裂,站外地面也出現裂縫,隨後,地面突然塌陷,出現一個直徑3米、深達4米的大坑,坑內迅速被地下湧出的污水填滿。專家斷定,排水管出現故障,江洪正通過暗渠倒灌向市區,如不及時排險,洪水勢必肆虐哈市大街小巷。23日,經沈陽軍區『暴風雨』部隊救急,哈市出動搶險人員和車輛,全力配合會戰。經過20多個小時的奮戰,在24日1時30分,圍堰成功合龍。

  1998年特大洪水後,高誼泵站開始了重建工程,總投資8303萬元,主要設施有進水渠、格柵間、沈沙地、提昇泵站等。新泵站佔地4421平方米,采用了自動化較高的設備。目前,改造後的堤壩和防護牆都已達到防御1998年特大洪水的標准。

  江南國堤:新建混凝土防洪牆

  哈市道外區江南國堤從濱洲橋至港務局鐵道口,全長5.7公裡,是哈市城區內至關重要的堤防。1998年特大洪水時,經過軍民的晝夜奮戰,國堤經受住了洪水的考驗。記者沿著國堤前行,從濱洲鐵路橋至景陽街,堤前新築的混凝土防洪牆有半米多高。

  從景陽街向前走,幾米高的老防洪牆屹立在江邊。老防洪牆間每隔一段就有一處兩米寬的閘門,整個老防洪牆共有52個閘口。到了汛期,閘口可以用木閘板,再用沙袋加固。踏訪團在防洪通道上看到,一個個圓形水泥點排成一條直線通向遠方,這就是隱藏在地下的防洪截滲水泥板牆。這些水泥通過高壓泵打進土地,深幾十米,可以有效防止洪水散滲。

  民主堤:兩千米生命保障線

  民主堤綿延16公裡,記者沿著壩頂先來到民富防洪閘。在民富防洪閘,3個紅色的大閘門已經提起,江水從閘門中靜靜地流過。據當地人介紹,1998年的特大洪水就是從這裡倒灌淹沒了農田。2000年,重建了這個防洪閘,當發洪水的時候就把閘門落下,防止洪水倒灌農田。

  記者在老亮子強排站看到,其三孔的閘門下,灌溉農田的水正在源源不斷排到江中。一旦洪水來了,這裡的閘門就會關閉,防止洪水倒灌,壩南側的內澇則通過排水管道排出。

  記者繼續前行,到了當年最險的甩彎子堤段。2000餘延長米的甩彎子堤段現在已經建設成混凝土的生命保障線。2000年,投資800多萬元對甩彎子堤段進行了整修,采用垂直防滲和迎風坡混凝土護坡技術,還在水泥塊下面鋪了專門用於防管湧防滲的復合土工膜。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