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7月25日電 1998年的特大洪水已經是7年前的往事了,但連日來的降雨和持續的水位上漲,讓記憶中曾經威脅我們的洪水又漸漸地清晰起來。據預測,今年的松花江乾流將出現中水偏豐,不排除出現洪水的可能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明確規定: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築物、構築物,傾倒垃圾、渣土,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禁止在行洪河道內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和高稈作物。
如果洪水來臨,哈爾濱市區段的行洪區是否有梗阻?城區的防洪通道是否暢通?近日,記者一行對哈市的行洪區和防洪通道進行了實地踏訪。
-江北松北行洪區內居民近千
20日,記者一行由戰備路、東方紅堤、松浦堤、外貿堤向前進堤改線至萬寶堤進行實地踏訪。據介紹,松花江乾流松北段行洪區內有松北鎮新鎮村興隆屯、雙口面屯和松浦鎮牛店屯3個自然屯,共計282戶、877人,耕地面積2990畝。新鎮村興隆屯和雙口面屯兩個自然屯有磚木結構房屋9500平方米,而牛店屯則有磚混結構房屋8300平方米。
記者一行在濱州鐵路橋上見到兩面臨水的牛店屯內,江水已經慢慢漲到了沙灘上,部分樹木、蒿草等植被已經泡在了水中。如果水位持續上漲,牛店屯西側與濱州鐵路橋、北側與船廠地區相連的地方都將被水淹沒,處於地勢相對較高的牛店屯勢必將成為孤島。
據松北區防汛辦負責人張春介紹,松北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已經就此制定了行洪區內人員轉移方案。根據行洪區現狀和可能發生的不同汛情,設定了預警水位及搬遷水位,只要松花江水位達到所設定的搬遷水位,按照松北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指示,由區公安分局、區行政執法局配合救災組,按照預先設定好的轉移路線,將村民全部轉移到指定的學校內暫住,並由區民政局在24小時內將食品、衣被等物資發放到緊急轉移安置的災民手中。
四環阻斷江北防洪通道
在踏訪途中,記者注意到江水已經漲到了堤腳,部分地方的防浪林已經被淹。而松浦鎮和松北鎮的防洪通道大部分都暢通無阻,只有在前進堤改線經過四環路處出現了斷頭:四環路將前進堤與萬寶堤攔腰截斷,防洪通道也同時被截斷。從前進堤改線前往對面的萬寶堤,需要繞行202國道,時間要多花費半小時以上。
記者從前進堤改線爬到四環路路基旁觀察到,四環路由於全封閉,行駛的車輛車速都極快,而這條路只有近20米寬,萬寶堤上的消險加固作業正在緊張進行。
大洪水臨近,半小時,哪怕幾分鍾也是萬分寶貴的。針對防洪通道出現斷頭一事,松北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經過研究決定,在據四環路截斷前進堤改線與萬寶堤交界處北側800米處的一個涵洞下修建新的防洪通道:利用該涵洞穿越四環路,兩側各鋪設800米長的道路。據松北區防汛辦負責人張春介紹,有人建議,出現大洪水時,需要將前進堤改線與萬寶堤填平至四環路路面形成防洪通道。但此舉如果真的實施,卻要把四環路的交通阻斷,連接江南江北的通道勢必要被隔斷。因此,松北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在有限的資金內籌集100萬元,利用四環路的橋涵建設防洪通道,避免出現大洪水時阻斷江南江北交通的情況。
記者在四環路路基旁見到,此處穿越四環路的防洪通道正在緊張施工,路面已經鋪設了磚石等,至月底前將完成施工。
-江南何家溝河口建築垃圾多
21日上午,記者一行來到顧鄉堤何家溝入江口。污染嚴重的何家溝仍舊散發著撲鼻的臭味,河水泛著黑色,漂著大量的白色垃圾湧到松花江中。
記者站在水上公園西側的顧鄉堤上,向何家溝入江口上游眺望。記者發現,在顧鄉堤下方的何家溝岸邊,竟然堆放了一些建築垃圾,部分建築垃圾隱沒在蒿草中,但大部分建築垃圾仍然露出了真實面容:磚頭、瓦塊、殘土……擠佔著河灘地。
家住附近的王老先生每天早上都要到顧鄉堤上鍛煉身體,他告訴記者,這些建築垃圾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你都不知道啥時候就出現了一車垃圾。明明頭一天白天還沒有呢,第二天一早就能發現了。而且從1998年洪水過後,這裡的灘堤上就出現了垃圾。』王老先生說。
這些建築垃圾傾倒在河灘上,勢必影響河水的行洪。王老先生認為有關部門早就應該嚴查此事了。
水上公園設施不怕洪水
記者一行又來到水上公園,這裡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自然、秀美、健康、和諧,越發顯出了園的精致、江的壯麗。放眼望去,公園的生態環境完全融入到了沿江整體的生態環境之中,被蘆葦、荷花、菖蒲等東北濕地特有的植物環抱的三個湖面波光蕩漾,群禽嬉戲,魚躍蛙鳴,構成北疆澤國特有的優美圖畫。
而在水上公園建設前,這裡一度成為無人管理的垃圾場,冬天殘冰污雪覆蓋,夏季蚊蠅肆虐、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成為廣大居民關注的熱點。
水上公園原址為正陽河灘,位於顧鄉堤的北側,面積為38萬平方米,是堤防區間內的一段凹岸,對行洪作用不大,而沿主江道灘岸有完整的護岸工程。對於這塊灘地綜合整治,水利部門一改傳統灘地修護的做法,提出了『大汛時讓路於水,退水後還地於民』的治水理念,結合水利工程建設將灘地打造成為能夠讓人與水親密接觸的平臺,在探索中邁出了由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的第一步,擴大了人們親近濱水的平臺。
據了解,水上公園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洪水淹沒影響,在對正陽河灘的設計中,按不同高程分為三級臺地:高臺地為廣場分區,保持了原有的海拔121.00米高程;中間臺地為中心島和環路,高程為海拔118.00米;低臺地為設計水面以下部分,高程為海拔115.00米。中臺地島上的亭廊均為耐水建築結構,環路、甬道采用石板及塊石鋪裝,商亭和休閑活動設施均采用可拆卸和整體移動的臨時性建築物。低臺地種植的都是耐水淹的水生植物和濕地植物。
東江橋旁堆滿建築垃圾
東江橋是連接江南城區與江北松浦地區的主要通道。記者一行驅車趕到東江橋時,眾多車輛正在通過東江橋,而江橋上一段路面破損嚴重,導致過往車輛非常顛簸。
站在東江橋上,記者見到橋下的防洪通道路面多處有積水,顯示出該路面坑坑窪窪。而在防洪通道兩側,都存在大量建築垃圾,防洪通道南側的建築垃圾堆一直連到了東江橋邊。處於堤壩外的建築垃圾並不是很多,不遠處一臺翻斗車正在施工,將江邊的垃圾填埋到地下。
江南防洪通道基本暢通
記者一行從水上公園一直向東至東江橋,實地踏訪了江南城區的防洪通道。
從麗水華庭至經緯街路口處,臨時停放的車輛排滿了防洪通道兩側,由於一輛電力修理車正在路中央維修電力設施,記者一行只得繞道友誼路前行。在通過通江街市場時,地面上的積水和一道水泥『減速帶』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道水泥『減速帶』建在通江街市場東側,寬約六七厘米,高約3厘米,長度僅佔據了防洪道的一半,過往車輛因此受到阻礙。在防洪紀念塔廣場東側,一排隔離樁將防洪通道連到了凱萊酒店門前的停車場,路旁臨時停放了一些車輛。
從井街至道外公浴街路段,一路暢通。記者一行在北環商城處欲左轉向江邊行駛,但記者發現一堵牆將該路段分成兩部分,西側開成了售賣花草的百草園,東側僅四五米寬的路段竟開成了收費停車場,而該路段北側還堆滿了垃圾。
景陽街至港務局路段,7處寫有江畔公園的鐵門將江畔路分段封閉,每個鐵門都上著鎖,並由專人守護。
在南直立交橋上,一段通往東江橋的防洪通道也被鐵門鎖上,但記者注意到這段防洪通道的路面為砂石路面,路面坑坑窪窪,一些路段上有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