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6日電 作為一座對石油依賴程度達70%以上的資源型城市,大慶市眼下必須跑贏一場賽跑:地上大慶市的經濟轉型、城市轉型速度,必須大大超過地下大慶油田油氣資源的遞減速度。只有這樣,大慶實現持續發展、繁榮富強的未來之夢纔會精彩。記者在大慶采訪時,感受最多的便是這種搶抓機遇的緊迫感。
把握機遇,在大慶是共識。而哈大齊工業走廊,正是大慶捕捉到的可以促成其成功轉型的難得機遇之一。
產業基礎是再發展力量
大慶經過40多年的開發建設,初步形成了以石油、石化為主導的現代工業體系,這為加快哈大齊工業走廊大慶區域的發展提供了產業基礎。有資料顯示,大慶石油目前產量仍然較高,到2010年仍可維持年產3600萬噸,到2020年還可維持2400萬噸,能夠繼續支橕接續產業的發展。目前,大慶市石化工業形成了1500多萬噸煉油能力和6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建成了燃料成品油、潤滑油、?綸纖維、油田化學品、合成樹脂、合成橡膠、有機化工原料、化肥等生產基地。
今年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啟動年,大慶區域的產業方向由此變得針對性極強:在穩步發展油氣開采業的同時,加快壯大石化接續產業,培育發展農牧產品加工、紡織、新材料、機械制造、電子信息等替代產業,構築非油工業的產業格局。
據大慶市發改委有關人員介紹,大慶根據資源優勢、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利用鹽鹼地規劃建設東城、紅崗、龍鳳、讓胡路等4個園區和物流系統,總規劃面積340.86平方公裡,沿鐵路和主要公路,打造『一橫四縱』工業經濟帶。按照產業集群發展的要求,將同類或相關產業的項目集聚擺放。沿濱洲鐵路(一橫),重點擺放石化、機械制造等產業;沿通讓鐵路、薩大路、林肇公路、綏滿和明沈公路(四縱),重點擺放石化、農牧產品加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在濱洲鐵路沿線經濟帶上,擺放興化、龍鳳、喇嘛甸等3個項目區;在通讓鐵路沿線經濟帶上,擺放讓胡路、宏偉、林源等3個項目區;在薩大路沿線經濟帶上,擺放紅崗建材項目區;在綏滿和明沈公路沿線經濟帶上,擺放東城項目區。這些項目區,有的利用了現有的城市基礎設施條件,有的利用了大企業的系統工程,有的依托高新區的政策優勢,有效整合了現有的產業基礎,體現了前瞻性和科學性。『走廊』建設打通轉型面臨的瓶頸
如果沒有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項目,正處在轉型中的大慶就會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政策瓶頸。『工業走廊』的整體思路為大慶的發展指出了方向,使得這座城市的各個園區建設在利用鹽鹼地的同時,充分整合了現有的產業優勢。
據了解,作為哈大齊工業走廊的中間區域,大慶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目前,大慶區域正在結合利用好鹽鹼地的用地方針,培育『一園一業』、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東城高新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14.67平方公裡中,鹽鹼地等未利用地就佔14.57平方公裡,土地問題利用難的瓶頸被打通。此外,在產業布局上,東城園區結合區位特點,細分為高新技術區、石油天然氣化工區、精細化工區、輕工業區等4個園區,分別發展以高技術產業為先導的農牧產品加工業、機械制造業、醫藥工業、電子信息業、出口產品加工業、輕工產品制造業和新材料業、石油化工天然氣衍生產品加工等項目,形成集群化發展的強勢。
規劃面積1.7平方公裡的紅崗建材加工區,利用的鹽鹼地有1.5平方公裡。這個園區主要依托紅崗區良好的建材工業基礎、區位條件和資源優勢,從發展結構材料、防水材料、保溫材料、地面材料、屋面材料和裝飾材料等節能建材和綠色環保建材等方面入手,生產不鏽鋼產品、新型牆體材料、PVD延長管、防水涂料等。啟動面積1.21平方公裡的龍鳳石化產品深加工區則全部是利用鹽鹼地。該園區將依托大慶石化公司和大慶石化總廠的優勢資源,重點建設建材、塑料、潤滑油等專業園區,發展塑料建材、改性塑料、塑料制品和石蠟產品等產業,建成石化深加工和新型建材產業基地。同樣,讓胡路機械制造、化工原料加工區的建設也是全部利用的鹽鹼地,面積達5.6平方公裡。該園區主要依托中直企業市場優勢和中國化工藍星石油公司的優勢,重點建設機械裝備專業園區,發展石油石化機械、汽車零部件等加工制造業,以及發展石化產品深加工產業。
優化發展環境彰顯機遇魅力
據大慶市發改委介紹,今年作為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啟動年,大慶更重視的是優化投資環境。
優化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力度,強化項目落實。這是大慶人正在著手做的事。
伴隨著黑龍江省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規劃的出臺,大慶市的各項目園區都在行動,紛紛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努力增加自身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據了解,高新區發揮基礎配套、機制靈活、政策優惠等優勢,圍繞石油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六大產業,策劃招商,理性招商,現已引進工業項目30個,到位資金1.04億元;龍鳳區做實、做活、做深『以商招商』文章,成批引進溫州、臺州的投資者;紅崗區先後分6路到溫州、寧波等20餘個省市招商,有9個項目即將簽約,預計可引進資金6億元;大同輕紡工業園已與13家企業簽訂了入園協議,與19家企業達成投資意向;讓胡路區拿出100萬元資金,設立了發展經濟重大貢獻『區長獎』,全區招商引資積極性高漲。
優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引來了一批批參與者。高新區裡的精細化工園已入駐企業47戶。龍鳳注塑工業園已有兩個項目投產,今年還將新上項目6個,累計投資2.3億元,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利稅2億元。薩區物資再生園目前有6家企業,今年計劃新上3家,年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5800萬元、利稅600萬元。
在哈大齊工業走廊中,大慶區域的重頭戲是做大做強石化產業。從以原油為主導,變成石化產品上下游產業鏈,利用石油的依托,擴展產業鏈條。大慶目前正在致力於開發一批支柱型、主導型、高科技型大項目作為帶動全市經濟增量提速的籌碼。目前,年生產能力30萬噸的復合肥項目已建成投產;年產30萬噸聚丙烯項目已經開始土建施工和安裝;化肥擴能改造項目已經上馬;年產20萬噸醋酸項目可研已批復……
這些項目的啟動,彰顯了哈大齊工業走廊的機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