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6日電 12324、35384、27.8、23.3、8、195……談起大慶人的優越的生活環境,大慶市統計局綜合科科長趙國權一口氣給記者介紹了一串數字。這是一串值得大慶人牢記在心的數字,這是一串令大慶人走到哪裡都自豪的數字。『大慶市區居民人均存款餘額去年達到了35384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達到12324元。這在全省都是最高的,在全國同類城市中也是前列的。』這兩項指標表明大慶百姓蘊藏著有巨大的消費潛能,很多精明的商人都以這兩項指標作為投資的重要參考。
經濟學家經常用花在吃上的支出佔總支出的比重,來衡量生活質量的高低,被稱為恩格爾系數。大慶的恩格爾系數已從2000年的30.4,下降到2004年的27.8。按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准,恩格爾系數達到30以下為最富裕生活水平,無疑,大慶人正在過著『最富裕的生活』。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購買服裝從2000年的8.5件,增長到2004年的10.3件,不僅數量增長,而且服裝檔次在逐漸提高。
去年,大慶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3.97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3.3平方米,大慶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平方米,大慶幾年前就形成了完整的購房政策體系,年輕人結婚買房早已不是難題。2004年大慶還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大慶人的居住理念現代、超前,追求大面積、多居室、靠近景觀,以及高檔家電。』一家裝飾公司的經理深有感觸,『僅僅幾年間,大慶室內裝修設計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大慶有巨大的裝修市場,僅裝修工人就有幾萬人。』
如今,大慶私家轎車每年以10000輛的速度增長,早已超過公車落戶量,有的家庭甚至有兩臺車。
除了吃、穿、住、行,百姓還有良好的就醫環境,大慶正著力打造黑龍江省西部醫療中心,眼科、心髒、腦血管等技術全國領先。杏五井地區的『片醫』張雲昇對自己負責的6棟樓、360戶家庭、961名居民的健康衛生狀況了如指掌,每天他都要根據天氣變化,對82名重癥患者分情況打電話提醒囑咐。在油田總醫院集團輻射的范圍內,有數千名像張雲昇這樣的『片醫』,晝夜呵護著百姓的健康。
對困難群體的安扶穩定工作,大慶實現了『七位一體』,大慶最低生活保障線為195元,比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分別高出65元、75元;最低工資標准為390元,全省最高。社保基金征繳率逐年提高,去年養老保險達到96.6%,失業保險達到95%,醫療保險達到95.8%,工傷保險達到95.2%,生育保險達到93.9%。在此基礎上,大慶充分考慮各種人群的利益,2004年又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今年7月1日後,各項惠及困難群體的政策又向高層次進行了相應調整。『沒想到快20年的舊樓房還能變成這樣,這日子真是越過越舒心了。』看著一片片灰頭土臉的老樓區,變成了一個個嶄新的封閉式管理的現代小區,東風新村四村的趙大媽在門前的涼亭裡邊和鄰居打著麻將邊高興地說。
近幾年,大慶政企對老城區的修繕整理下大功夫,全面實行『百區改造』,管理局更是把這項工作做為『民心工程』,每年都要對幾個小區進行平改坡,美化樓體,更換管網,栽樹種草,設健身器材、休閑桌椅、納涼亭等,每年投入資金以億計算。
大慶也同樣重視外來人口居民環境的改善,鐵西、鐵東、青龍山、紅旗村、蓋家屯、讓胡路鐵路平房區等先後得到動遷整治,建起了益民小區、北辰小區部分、利民苑等外來人口居住區。
一塊刻著四個字的巨石,矗立在世紀大道旁的利民苑小區門前,這是大慶外來人口發自心底的聲音: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