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7月26日電 時值盛夏,到水果市場走一走,人們不難發現,近段時間一向『高高在上』的洋水果價格開始走低,一些市民反映,洋水果此番『親民』之舉,足可以讓人們大飽口福。
降價幅度驚人
在道裡菜市場,記者看到,幾個月前售價高達30元/公斤的進口山竹現在賣到了14元/公斤,原來20元/公斤左右的榴蓮,下降到了12元/公斤。此外,龍眼、蛇果、紅毛丹、提子等品種也出現每公斤4元左右的降幅。
據該市場水果商張女士介紹,在一周前,水果批發市場中洋水果的批發價格就開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出於夏季的高溫天氣和保管角度考慮,迫使水果商幾乎是見利就走,導致洋水果價格普遍下降,幅度達10%-50%之間。張女士說,以消費者喜食的山竹為例,現在每天可以售出一二十公斤左右,受洋水果價格下調的影響,進價和零售價每公斤僅相差2—4元錢,而像蛇果、澳橘等賣得不太快的洋水果每公斤只有1—2元錢的利潤。
據了解,此番洋水果價格下降,除了其平民價格令廣大市民大飽口福外,也使進口洋水果『只許看,不許買』的貴族『氣質』日趨平民化。
在張女士的水果攤前,一位正在挑選山竹的姑娘告訴記者:『以前一直喜歡吃山竹,就是因它不僅口感好,營養也很豐富,但因為價錢原因,有點不捨得買。去年去海南時,那裡的價格也沒有現在哈市的便宜,所以,我就想趁著現在價格便宜多買點、多吃點。』
價格下調事出有因
據哈達水果批發市場精品水果批發部宮毅海經理介紹,此番進口水果價格下調的主要原因是,國產水果大量上市,同時高質量的新品種不斷湧現,國產櫻桃、荔枝對洋水果產生衝擊,加上價格優勢,國產水果深受消費者喜愛,無形中給進口水果以很大壓力。為保銷量,水果經銷商只有走降價銷售這一條路。
其次,零關稅政策的實行也成為了洋水果價格下降的又一原因。宮經理說:『今年1月1日起,《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開始實施,根據《協議》,我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文萊的水果實施零關稅,許多洋水果紛紛搶佔國內市場,進口水果自身的擠壓成為競爭激烈的又一個直接原因。他們只好用降價來促進銷售。』
此外,市場的供求狀況對價格也存在很大的影響。宮經理告訴記者:『除了以上因素,影響洋水果價格的還有貨源的數量、品質以及運輸、倉儲等,加上夏天水果的易腐壞性,都會影響到它的價格。』
國產水果仍是市民首選
雖然價格降了不少,但記者注意到,買洋水果的消費者還是少數。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觀察到,只有少數消費者選擇進口水果,即便購買進口水果,也多是選擇每公斤10元左右的產品。
水果商們普遍反映,對於進口水果來說,只有節慶日前後是銷售旺季。由於進口水果品種新奇、包裝考究,很多人都是作為禮品,買來送給親戚朋友。現在洋水果處於淡季,況且調整後價格仍然比國產的同類水果貴兩倍之多。現在國產水果大量上市,種類繁多,價格便宜,很合顧客胃口,一直在水果市場佔據主流。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盡管洋水果的價格幾近跳水,但國產水果在消費者心中仍是第一選擇。原因是大多國人偏愛國產水果,形成了一定的消費習慣,長期購買食用。另外,由於運輸、關稅等因素的影響,相當長時間內,降價的進口水果依然無法與國產同類品種價格相比,普通消費者對其購買能力不夠。此外,逐漸提昇品質、推陳出新的國產水果隊伍如雨後春筍般壯大,有些品種的品質甚至已經超過洋水果,也給洋水果帶來了極大的競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