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造福一方 百姓的父母官——記賓縣新甸鎮黨委書記何清民
2005-07-26 13:57:06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杜麗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6日電 題:造福一方 百姓的好兒子——記賓縣新甸鎮黨委書記何清民

  記者 杜麗華

何清民

  何清民,哈爾濱市賓縣新甸鎮黨委書記。在采訪何清民之前,就聽說他是個謙虛、低調又不愛張揚的人。果不其然,何清民接受采訪說的第一句話:『其實我本人沒什麼可宣傳的,實際上都是集體的成績,不是我一個人能做的,一個人的力量是做不成什麼大事的。』

  『人民利益高於一切』走進新甸鎮黨委辦公樓,鑲在牆上的幾個大字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我們黨員領導乾部講的是「三個代表」、與時俱進,但農民卻理解不上去。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簡單明了,農民一看就明白。』何清民解釋說,『全國正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我作為一名基層黨員乾部,只有一心想著百姓,處處為百姓辦實事纔能體現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何清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00年12月,何清民任新甸鎮鎮長,2002年任鎮黨委書記。何清民上任之初,新甸鎮財政欠款400多萬元,領導乾部沒精神,公共事業難進展,百姓怨聲載道。經過一番摸底調查,他發現鎮乾部鋪張浪費嚴重,群眾反映強烈,於是他在班子會上下了一條死規定:乾部無論到鎮裡開會還是辦事,一律騎摩托車,鎮政府實行工作餐制,鎮村乾部一律到食堂免費吃工作餐。五年來,杜絕了乾部下飯店,公款坐小車的問題。何清民本人5年間沒報過一張飯票子,一臺永久牌的自行車是他每天的代步工具。

  何清民深知背著沈重的包袱無法實現鄉鎮經濟快速發展,化解村級債務成為擺在面前的頭等大事。盤點家當,何清民首先想到用發包鄉鎮資產的『笨招』來緩解債務。魚池發包每年有30-40萬元的收入;磚廠承包費每年能收入15萬元;河道砂石開采權發包每年也有一些固定的收入。通過資產、資源發包鎮裡每年能獲得近百萬元的收入。從2001年開始,新甸鎮還采取與信用社對賬等措施,清理公貸私用、單位為個人擔保貸款等原因造成的不合理貸款,累計化債52萬元。同時根據國家的有關政策,削減抬款利息,凡屬抬款一律按6厘825的利率付息,幾年來累計削減抬款利息50萬元。截至2005年上半年,鎮財政存款達500萬元,實現了村村有存款,村級存款總額達143.9萬元。

何清民走訪村民

  鄉鎮債務逐步化解了,何清民開始琢磨著如何為百姓乾點實事。幾年來新建了中小學教學樓和400平方米標准公寓式敬老院;從去年開始,每年出資54萬元為全鎮5400戶農民投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減少了天災人禍對農民的危害;年出資近7萬元為農民子女代交學費,2004年起全鎮實現中小學生免交費上學;投資70萬元,打機電井10眼,使農民吃上了自來水……幾年來新甸鎮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保障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直接投入資金達千餘萬元。

  『何清民是個好官,這些年來為新甸人能過上好日子不知吃了多少苦頭,做的好事數也數不清。』不少當地農民這樣評價他。對此何清民總是淡淡一笑,『我是土生土長的新甸人,鄉親們視我為父母官,我就要為他們辦些實事,讓他們滿意。』

今年剛剛建成的利民橋

  新甸鎮三陽村83歲村民孔慶山指出村口一座利民橋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為了節約資金,保證工程質量,何清民親自帶領村乾部施工建橋。打橋墩那天,正趕上下大雨,不頂雨乾很可能就前功盡棄,何清民於是與幾名村乾部跳進齊腰深的泥漿堅持奮戰了十幾個小時。真情付出感動了村民,鄉親們紛紛從各家拿來熱水、毛巾和點心,有的乾脆跳下去與他們一起乾。『那時候乾部和咱百姓真正是心往一塊兒想,勁往一塊使呢。』孔慶山老人自豪地對記者說。

  今年,何清民毅然放棄了晉昇副縣長的機會。很多人對此不理解,他說,『我不想當什麼大官,也不想圖名圖利,只想做好我的父母官,造福一方百姓,讓我的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