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8日電 在齊齊哈爾市龍江縣龍興鎮新安村,一座寬敞的大院引人矚目佔地幾千平方米的大院、一百五十多米長的紅磚房。這曾經是新安村最氣派的建築———龍興鎮新安希望小學。
但是如今操場變成菜地,種著各種各樣的蔬菜,菜地後面是龍興鎮新安希望小學曾經的校捨。從遠處看,『校捨』灰牆紅瓦、整潔大方,如此規模的村級學校在我省農村並不多見。走近『校捨』,一股腥臭氣味撲鼻而來。『校捨』的左半部分已經被修成了一個養雞場,另一半的幾間教室之間的牆壁則被全部打通改建成了一座寬敞的牛棚,窗上的玻璃早已經所剩無幾,厚厚的牛糞在窗臺上堆得老高。一塊已經字跡模糊的希望工程紀念碑佇立在雜草叢中。
一座寬敞整潔的校園何以破落到如此地步?6月28日記者隨同省長信訪電話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來到龍江縣龍興鎮新安村進行現場調查。
使用六年,新校捨變『危房』
據介紹,1996年鑒於龍興鎮新安小學校捨年久失修,已成危房,龍江縣團委向齊齊哈爾市團委爭取了10萬元希望工程款,新安村投入24萬元村集體資金,又向村民集資20萬元,異地選址興建龍興鎮新安希望小學。1997年7月,龍興鎮新安希望小學建成,工程建築面積1256平方米,教學用房總長度155米,寬8米,教室近20間,由當地的瓦匠和了解一些房屋建築知識的人員自行設計並施工。
那麼這處校捨怎麼又不用了呢?龍興鎮黨委書記常貴柱介紹說,1998年龍江縣遭到了洪水的襲擊,新安希望小學校園進水,校捨被泡,牆體出現裂痕,人字架傾斜,天棚脫落,至2003年情況愈加嚴重,校捨後牆壁變形呈S狀。新安村認為校捨已是危房,於是向龍興鎮打報告要求停止使用,龍興鎮又為此向龍江縣政府和教育局請示。龍江縣組織了由主管副縣長、教育局長、房產部門以及龍興鎮的有關領導組成的調查組到新安村進行了現場勘查,認定龍興鎮新安希望小學已是『危房』,同意學生遷出。
那年,學生搬出了這處校捨,又回到已經維修了的原龍興鎮新安小學校捨上課。考慮到龍興鎮新安希望小學校捨不能閑置和廢棄,經資產評估後,新安村村委會將其分別以5年5000元和5年7500元的價格出租給村支書馬增庫和村民周美金用於牲畜養殖。而村民認為,這麼大的房子租這個價實在太『優惠』了。
建築專家詳解『危房』
記者與省長信訪電話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對原龍興鎮新安希望小學校捨的內外結構和牆體進行觀察後,並沒有發現教室出現龍興鎮黨委書記常貴柱介紹的『險情』,整個校捨除了兩處板條抹灰出現塌落以外,校捨的牆體和屋頂木架結構基本完好,記者在房頂觀察常書記強調的『變形呈S狀』的牆壁變形並不明顯。
這樣的校捨難道就是危房?隨行的省寒地建築科學研究院的王有軍高級工程師對龍興鎮新安希望小學的校捨進行了現場勘查。王有軍工程師說,這座校捨的地基建得非常好,因為校捨地基建築在河流石上,使得地基的承載力高,房屋經水浸泡後不會出現凍漲及沈降現象,不會對房屋的結構產生影響,現場勘查也沒有發現地基與牆體接觸處有水平及斜向裂縫,混凝土梁未發現有變形及裂縫現象。
省寒地建築設計研究院最終的鑒定結論是:『該房屋基礎、牆體無損壞跡象,屋架無垮塌跡象,屋架安裝不垂直,屋架構造做法不滿足有關規定要求,根據《危險房屋鑒定標准》,該房屋危險性劃為C級,如繼續使用,須對吊頂棚進行維修處理,屋架杆做法按國家規范要求進行處理,處理後房屋可繼續使用。』
學校離開新『危房』搬回老『危房』
距離這座『危房』不遠就是龍興鎮新安小學現在的校捨,當年這座校捨就是因為被村裡認定為危房,纔又投資修建了新的龍興鎮新安希望小學,如今新校捨也成了『危房』,學生們只好又搬回了維修後的舊校捨。兩座校捨相比,如今的新安小學無論從校捨面積還是配套設施上均較原來遜色很多,整座校捨的面積不足原來三分之一,教室狹小,僅十平方米左右。
54萬元,在並不富裕的龍江縣農村,可謂『大投入』,嶄新的校捨剛剛建成幾年就被定為『危房』停止使用,『危房』的結論是如何作出的?經過建設部門的鑒定嗎?
經調查,龍江縣作出學生遷出龍興鎮新安希望小學的決定時並沒有征求建設部門的意見,村裡打上來危房的報告,縣政府和教育局的乾部現場辦公就決定了。龍江縣對此的解釋是,當時情況緊急,疏漏了。
幾年過去了,『危房』仍然佇立在村頭,昔日的操場變成了菜地,原本寬敞的教室變成了雞捨牛棚,而學生們在新校捨轉了一圈又重新回到了經過維修後的舊校捨,村民們為新學校投入了四十多萬,換來的卻是菜地、雞捨和牛棚,他們當然心疼,在他們看來這個雞捨和牛棚實在是太昂貴了。
如果為了學生……
六年時間,孩子們在兩座校捨之間轉了一個圈,這一事件耐人尋味。
在采訪過程中,當地的村鎮乾部不斷強調:現在孩子們上課的校捨雖然是舊校捨,但是經過維修後很安全,足夠使用。這使我們不禁產生了新的疑問:為什麼當初就不能維修舊校捨繼續使用,反而要投入幾十萬元去建設新校捨?建設新校捨不僅動用了寶貴的社會捐款和村集體多年積累的財產,同時向村民集資又加重了他們的負擔,如此代價究竟值不值?一『新』一『舊』兩校捨,先天條件和後天設施迥異,為什麼不放棄舊校捨,修繕新校捨呢?在『回歸』舊校捨的過程中,學生、學校、村民的損失是巨大的,而這樣的『搬運術』便宜了誰呢?
有人說要以父母之心辦教育,說的就是辦教育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而是要有一顆真真正正為孩子們成長著想的心。如果這顆心偏離了這個准則,想問題、辦事情就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