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工人發明家科研成果塵封20年
2005-07-31 09:33:0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丁環 戴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31日電 哈市香坊糧庫的保管員杜厚喜,經過多年的苦心鑽研,研究出一種先進的糧食水分測定儀器,有關部門經過鑒定後認為,杜厚喜所研究的這種水分測定儀的精確度達到國標標准。這種儀器至今仍不落後。可是這種儀器被發明出來以後,竟然在杜厚喜家中靜靜地『躺』了20多年無人問津。

  杜厚喜曾經是糧庫的保管員,一向愛鑽研的他發現糧庫在驗糧時對於水分的測定一直用『牙咬』,這樣不僅不科學,而且也不准確,又拖長時間,農民送糧排隊還得挨冷受凍。於是,他開始思考要發明一臺能夠快速准確測定糧食水分的電子儀器。

  1970年杜厚喜開始投入到研究工作中,1972年基本研制成功。但由於他的研究沒有被大家接受,他被別人看成瘋子、精神病。也因為研究耽誤工作,單位曾給他停發了幾個月的工資。負擔著300元債務的他,只好帶著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及妻子兒女每天早上到樹林裡挖一些花土,然後到市場上賣點錢維持生活,然而,杜厚喜的這一舉動卻被認為是思想上有問題,落後、不思進取。

  1978年杜厚喜得到了有關領導的幫助,又恢復了研究工作,並且得到了一些專業人士的支持,終於研制出『雙筒式糧食水分快速測定儀』。

  1980年哈爾濱市科委組織20多名專家,對杜厚喜發明的『雙筒式糧食水分快速測定儀』進行鑒定。結果專家們認為,『雙筒式糧食水分快速檢測儀,根據糧食所含水分和電阻的關系,進行水分測定,其設計和測定合理。這臺糧食水分快速檢測儀具有性能穩定、測水准確、測定速度快、適應性廣、不受地區限制、操作簡單、攜帶方便、造價低等優點,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和國內外其他同類產品相比更為先進。』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了解到『雙筒式糧食水分快速測定儀』的情況後,委托四川糧食儲藏科研所對其進行全面測試,結果再次證明這是一項很有推廣價值的科研成果。

  1984年,杜厚喜發明的雙筒糧食水分快速測定儀被全國糧食系統評為『最佳使用儀器』。同年『十一』,杜厚喜榮幸地作為代表到北京參加了新中國成立35周年慶祝大會,向祖國35周歲生日獻科技厚禮。

  回到哈爾濱市之後,杜厚喜受到報刊和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的關注,杜厚喜一時成了被大家爭相學習的工人發明家。經省名人協會的專家和教授評定後,杜厚喜獲得了一個研究員證書。

  得知自己被評為研究員後,杜厚喜誠實地向協會的領導與專家們說:『我沒有上過大學,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習,沒有大學的知識,怎麼可以評為研究員呢?我的資格不夠。』聽到杜厚喜這番誠懇的話語,協會的專家們一致表示:『知識有兩類,一類是在大學學習而來的,有正式的畢業證書,另一類是從實踐中得到豐富的知識。你發明的雙筒糧食水分快速測定儀,解決了測試糧食水分的穩定性問題,這是一項重大的發明成果,所以,你理應屬於高級知識分子,評你為知識分子的依據,就是國家鑒定證書。』

  雖然杜厚喜的科研成果在當時受到了各界領導的高度贊揚和媒體的關注,可是在稱贊聲過後,就是沒有人來過問產品投入應用的問題,多年來,這項科技成果只好一直深鎖閨中,1988年,杜厚喜退休,從此以後他的發明更是無人過問了。

  1991年時,有一位自稱是哈爾濱市某廠廠長的人找到了杜厚喜,提出要出資生產該儀器。杜厚喜想,自己發明的儀器終於可以回報社會了,所以沒有提任何要求便答應了。可是讓杜厚喜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自稱某廠廠長的人,拿到他的發明以後,從香港一位老板的手中騙取了40萬元錢便銷聲匿跡了……

  經歷了這次打擊,讓杜厚喜感到欲哭無淚,從此,他再也沒有心思尋求合作伙伴。雖然後來也陸續有一些民營企業家找到他,答應給他豐厚的技術轉讓費,可是他都沒有同意。

  杜厚喜說:『貧困對我來說並不算什麼,我只想找個政府機構的單位,無償地將這項發明奉獻出去,能為國家的糧食檢測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