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日電 針對日前報道中患豬鏈球菌病者大部分為農民的現象,有關專家提醒養豬專業戶和農民朋友應提高警惕,對自家飼養的生豬及時進行消毒免疫,不要輕易食用未經合法屠宰檢驗程序加工的豬肉,更不能將病死的豬肉加工食用或出售。
農村受傳統習俗觀念影響,婚喪嫁娶都習慣殺豬宰羊,在自家院裡擺宴招待親朋,這其中對牲畜的屠宰加工往往就缺少了必要的衛生檢疫程序。『自家養的豬乾淨』這種觀念讓病豬肉入口的機會大大增加,私自宰殺病豬和食用病死豬,豬鏈球菌病會通過傷口、消化道等途徑傳染給人。
據專家介紹,豬鏈球菌病流行並無明顯季節性,但在夏、秋季多發,潮濕悶熱的天氣多發。因該病發病突然,病程急,病豬一旦出現臨床癥狀,再采取藥物治療,常常未等抗菌藥發揮作用,病豬已呈急性敗血癥死亡。家中養豬的農戶應根據該病流行特點在該病高發季節到來之前,將『豬鏈球多價滅活苗』的預防注射納入常規的免疫程序中。
高密度圈養也是誘發該病發生的主要因素,因此飼養密度必須科學合理,不同日齡階段和不同體重的豬盡量做到分開飼養。鏈球菌病傳染源為病豬和病愈帶菌豬,病豬的排泄物(糞、尿)污染的圈捨,以及(鼻液、唾液)污染的飼料、飲水等均可引起豬大批發病造成流行。因此,應保持豬捨和場地環境清潔並堅持豬欄和環境的消毒制度,保持圈捨環境衛生,對發病豬嚴格隔離飼養,死豬做深埋處理。防治豬鏈球菌病應著眼於減少應激因素,不使豬過度擁擠,加強通風;一頭豬發病經確診後應對全群豬進行藥物預防。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