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日電 黑龍江省教育廳學生處副處長張明華認為,今後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三條路可走。第一條路,面向基層。目前在黑龍江省,大城市、大機關、企事業單位人纔相對飽和,而一些基層單位人纔缺乏,許多鄉村連一個大學生都沒有,黑龍江省『村村大學生計劃』實施一年多來,去年黑龍江省有1132名大學畢業生志願者在農村基層工作,今年已有3800餘名畢業生前來報名參加。
第二條路,走自主創業之路。黑龍江省為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制定了減免或減征所得稅、優先提供小額貸款擔保等一系列的政策,畢業生應充分利用好已出臺的政策,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從近幾年畢業生從業的情況看,各高校自主創業的畢業生非常少,高校應該加強對學生自主創業的教育。
第三條路,到中小企業就業。據統計,每年黑龍江省都有20%以上的大學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中小企業正成為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從國內外一些經驗看,第三產業、民營企業發展迅速,需要大批的高層次人纔。目前在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進程中,黑龍江省的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每年接收畢業生的能力也增大,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就業市場、人纔市場、勞動力市場要相互貫通
哈工大教授張連英認為,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是全社會的工作。各部門要轉變職能,自覺增強為畢業生服務的意識,努力使各項有益於畢業生就業的政策落到實處。與此同時,各級政府要加快人纔市場的建設,改進完善服務形式內容,建立科學、共享、規范、高效的就業市場,做到畢業生就業市場、人纔市場、勞動力市場的相互貫通。要設立專門的服務部門或服務窗口,積極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培訓等服務。加強信息服務網絡建設
省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郭成哲認為,大學畢業生就業心態是比較復雜的。我國一直實行的是精英式的高等教育,只要上了大學,就等於一生有了『鐵飯碗』。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從高期望值的就業觀念中走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現實,又逼迫大學畢業生必須面對現實,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觀念。
郭成哲說,目前我省高校基本上開通了畢業生就業信息網,而且已與國家和省就業網互聯互通。今後我們應充分發揮就業信息網的作用,實現信息共享、政策發布、網上招聘、遠程面試、指導諮詢、網上辦公一體化。加強網絡視頻洽談室建設,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方便、快捷的聯系平臺。教學改革應以『開門』教育為主
哈理工大學馬列主義教研部主任李慶華認為,學校應該開門辦學,關注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盯緊市場變化,積極開展畢業生就業市場需求分析和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和就業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改革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拓寬專業適應性。加大社會急需專業、需求量大的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招生規模。對社會需求少、就業率低的專業,適當減少招生名額或停止招生。學校要改革人纔培養模式,加強教學實踐環節,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開展『訂單』式培養模式,大力推行高職畢業生學生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學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
黑龍江工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德國明認為,通過就業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報效祖國、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到基層崗位是畢業生鍛煉成纔的沃土,是青年施展纔華的舞臺,增強畢業生到基層、到艱苦地方就業的主動性和責任感。通過創業教育,幫助畢業生了解國家創業政策,訓練畢業生的創業技能,增強畢業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同時,德國明認為舉全校之力,千方百計收集就業信息,要了解每一位畢業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