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4日電 什麼纔能成為牽動全縣的經濟作物?綏棱縣『相中』了黑木耳。怎樣纔能把它作大作強,為農增收?這個縣實施了科技上培、黨員來示、大戶能帶的『三招』戰略。一年多的時間裡,這個縣黑木耳種植戶發展到68戶,培耳230萬袋,已全部成活,預計可采收黑木耳180萬斤,實現經濟效益200萬元。
綏棱縣為改變以前『一鄉一業、一村一品』阻斷式發展的局面,通過派專人考察黑木耳培植及市場等途徑,結合當地森林資源豐富,鋸末子充足的實際,決定在全縣發展黑木耳栽培,烹大『黑色蛋糕』。
要在全縣推廣黑木耳種植,技術是『生命』也是保證。這個縣通過專家講座、協會指導等多種形式將黑木耳栽培技術送到了農民的手中。今年3月25日,該縣食用菌協會會長駱文志到後頭鄉,就黑木耳栽培工藝流程進行了講解,並與當地居民結成技術對子,發展黑木耳種植。4月11日,省科學院專家赴綏中鄉,就黑木耳的選種接種、培養基的選料配料滅菌、培養過程等基礎理論知識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同時黑木耳協會還通過科技110和電視等形式向全縣農戶『傳經送寶』。
了解了技術的農民還是不敢草率投資,虧了本怎麼辦?正在農民徘徊的時候,鄉村乾部帶頭搞起了黑木耳的栽培。克音河鄉的婦女主任金淑文等11名鄉乾部合資栽培黑木耳13萬元袋,目前這個合資組織已成為了全鄉的黑木耳栽培基地,供農戶來參觀、選種。據了解,全鄉8個村已有150戶農民向基地欲訂了黑木耳的培養基。『眼瞧這大耳,采摘後可賣鮮耳,又可曬乾了賣乾耳,基本上沒有啥損耗,俺也要種些。』部落村3組村民李大爺雖然年歲大了,但他也要分吃一塊『蛋糕』。
靠山鄉勝利村的種植大戶許風山已有三年的種植經驗,去年他的2萬袋黑木耳為其帶來了近2萬元的收入,已成為有名的木耳栽培大戶。今年在他的引帶下,又有19戶搞起了黑木耳栽培。去年綏中鄉北節村四組村民劉春玉也搞起了黑木耳栽培,現有14萬袋木耳長勢良好,今年可實現純收入14萬元。像他們這樣的栽培大戶在綏棱還很多,正在引帶更多的農民駛向黑木耳栽培的『快車道』。
如今,這個縣10個鄉鎮,每個鄉鎮都有黑木耳種植戶。據悉,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在全市、全省叫響黑木耳品牌,這個縣將組建黑木耳加工廠,形成黑木耳的栽培、加工、銷售一條龍,將黑木耳可產生的利潤『吃乾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