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5日電 一個關於城市精神的討論正吸引著廣大哈爾濱市民的熱情參與。兩個多月來,隨著查擺陋習和評議美德活動的深入,使豪爽的冰城人清晰地認識了自己,從而開始了一個更深層次的探討——什麼纔是哈爾濱真正的城市精神?
這場關於哈爾濱城市精神的討論起源於兩個月前的第53屆全國醫療器械博覽會。『醫博會』使十餘萬世界各地的客商雲集哈爾濱,短短的一周時間裡,他們對哈爾濱有了自己獨特的印象。『醫博會』一結束,當地媒體《新晚報》發表了文章《醫博會客商評說哈爾濱城和人》,講述了客人們對哈爾濱這座美麗城市的美好印象,講述了客人們對哈爾濱人熱情、好客、豪爽的贊譽,更講述了客人們對哈爾濱人鋪張浪費、欠缺禮貌、不講衛生、開車不遵章守法等缺點的不理解。這篇文章對一貫自信的哈爾濱市民觸動很大:『我們在外地人的心目中就是這樣一個不文明的形象嗎?』
『哈爾濱人產生這樣的疑問,甚至是心理落差是可以理解的。』哈爾濱市社科院一位研究員對此給予了自己的解釋。他說,哈爾濱作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不論是建國前還是建國後,甚至包括改革開放以前,都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無私的貢獻。那時的哈爾濱不僅有全國獨有的優美城市環境,更有讓人自豪的大型重工業企業,國內領先的軍事、工業院校和科研院所。那時的哈爾濱是一個地方支援全中國,哪裡都有來自哈爾濱的工程技術人員。然而,改革開放以後,老工業基地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哈爾濱落後了,不僅同世界上先進國家的城市沒法比,甚至遠遠落後於國內南方的中小城市。『這樣的變化能不讓哈爾濱人產生心理落差嗎?』
『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在討論中彌補這種心理失落,找到我們這座有著優良傳統的城市繼續前進的精神動力。』這次活動的組織者,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精神文明辦主任王忠義這樣表述,『面對著重振東北老工業基地為哈爾濱振興帶來的機遇,面對著創建文明城市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哈爾濱人的形象,重新審視我們身上還有哪些陋習劣俗需要革除,有哪些美德需要發揚。』當地政府一位負責同志也認為:『哈爾濱要實現快發展、大發展,要重振雄風,實現強市富民,除了靠機遇、靠實乾,更需要的是哈爾濱人所具有的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為了使這項活動切實起到統一思想、振奮精神、落到實處的作用,哈爾濱市精神文明辦利用當地報紙、電臺、電視臺,甚至網絡,形成了一個立體的全民參與平臺。兩個多月來,通過數萬次市民點擊和幾千封讀者來信,首先查擺出大家集中認可的隨地吐痰、機動車爭道搶行、損壞公物踐踏草坪、隨地便溺、亂拋亂倒雜物垃圾、行人亂穿馬路、亂貼亂畫、勸酒嗜酒、公共場所大聲喧嘩、言行粗俗不拘小節等十大影響哈爾濱人形象的陋習。然後又總結出熱情好客直爽大方、熱愛生活追求時尚、包容大度寬宏、敬業創業有社會責任感、團結互助敬業愛崗、熱心公益事業、勤奮好學有進取心、重感情講真誠、愛憎分明有正義感、待人熱情樂於助人等代表哈爾濱人形象的『十大美德』。
『活動開展以來,給我最大的一個感受是一個字:「動」!』一直參與活動報道的《新晚報》記者張素梅這樣表達她的感受。『一是社會各界聞風而動。從大中小學生、一線工人、社區居民到機關乾部、專家學者,人們以不同方式,積極探討冰城人的美德,尋找城市優良品格。二是認真精神讓人感動。有的網民在網站上的留言甚至長達幾千字,寫者慷慨激昂,看者心潮澎湃。在這裡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哈爾濱人對家鄉的熱愛,和哈爾濱人對家鄉振興發展的渴望。』
在討論活動充分進行了兩個多月後,廣大市民紛紛以各種形式提出對哈爾濱『城市精神』的見解和表述用語近千條。組織者提交各界人士多次論證後,從中精選出『開放包容,和諧創新』、『開放,開明,開拓』、『開放,包容,和諧,奉獻,創新』、『開放包容,開明和諧,開拓創新』、『開放創新,包容和諧,時尚活力,敬業奮進』等5條成為『哈爾濱精神』候選表述用語請群眾投票,以確定最恰當的『哈爾濱精神』。候選表述用語僅推出3天時間,『中國·哈爾濱』網、東北網、哈爾濱日報網等處群眾投票點擊率已接近萬次。
『陋習大家查,美德大家評,精神大家議,形象大家樹。』哈爾濱市這項家喻戶曉的城市精神大討論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王忠義主任評價它是哈爾濱文化建設史上的第一次,是城市發展史上的裡程碑。黑龍江省文明辦副主任陳永芳認為,提煉精神的過程就是群眾參與,自我教育的過程。這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是我省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和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的一個創舉,值得各地借鑒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