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城市精神討論』查擺陋習階段綜述
2005-06-13 09:52:2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戚泥蓮 董雲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6月13日電 今年,哈爾濱的夏天與往年不同:丁香的馥郁芬芳中,一股查找掃除陋習的清新之風迎面而來,讓人為之振奮,也頗耐人尋味。

  年初開始,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通過市民調查、網上評論、專家研討等渠道,在全市廣泛開展了以查擺陋習、弘揚美德、提煉城市精神、樹立城市形象為主要內容的『哈爾濱城市精神』討論活動。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查擺陋習,最終歸納出哈爾濱人眼中的『十大陋習』:隨地吐痰、機動車爭道搶行、損壞公物踐踏草坪、隨地便溺、亂拋亂倒雜物垃圾、行人亂穿馬路、亂貼亂畫、勸酒嗜酒、公共場所大聲喧嘩、言行粗俗不拘小節。

  6月初,『十大陋習』公布,成了全市輿論焦點。一些市民、專家、學者於是就如何革除陋習,提出意見和建議,對市民文明素質的進一步提昇起到了推動作用。

  倡議之聲,舉城皆響應

  『哈爾濱城市精神』討論活動一經開展,立即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夕陽紅服務隊的老人,懷著對家鄉深切的熱愛,呼吁: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珍視哈爾濱,愛護哈爾濱,自覺摒棄陋習劣俗,共同維護好哈爾濱的城市形象;省城新聞媒體也聯手倡議:陋習大家查、美德大家評、精神大家議、形象大家樹;哈爾濱市第一中學的學子們也聞聲而起,向全市的中小學生發出倡議:做文明學生、文明居民、文明市民……

  通過網絡、媒體等渠道,從老人到孩子、從社區到企業單位、從小學生到專家學者,大家自發參與到『查擺陋習』中來。掃除不文明、倡導新風的行動迅即在市民中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

  查找之處,在點滴之間

  到哪裡尋找漸失漸忘的文明?哈爾濱的市民身體力行,從點點滴滴尋起。

  道外區太古街工委向全區居民發出了『學文明禮貌,樹文明新風,做文明楷模』的倡議,立即得到了全區22個街道辦事處、110個社區的積極響應,『城市精神討論』開展的如火如荼。該區夕陽紅服務隊的老人們,還自己出資制作了29塊宣傳標語板,在全區宣揚文明。

  全市400所學校20萬中小學生也行動起來,他們以征文形式查找身邊陋習,總結歸納美德。10天中,共征集了15萬份征文。

  市婦聯以家庭為單位,舉辦查擺『家庭陋習』座談會,倡導從家庭生活開始把握自己的行為尺度,遠離陋習。

  從社區到學校,從個體業者到公司企業,從工廠到機關,大家或以群體形式,或以個人名義,一個個電話、一封封來信,短短幾天,包括隨地吐痰、大聲喧嘩、損壞公物、說髒話等在內的30餘項不良習慣,被廣大市民揭露出來。

  文明之花,當久盛不衰

  近年來,哈市相繼開展了『改陋習、樹新風、塑形象』、『信守社會公德、爭做文明市民』等一系列的活動。通過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哈市的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市民的文明程度也不斷提高,但是,面對創建文明城市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還是有很多的陋習需要革除。

  如何從根上去除這些痼疾呢?省城新聞媒體集體的智慧開出一劑良方: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名品德高尚、行為規范、熱心公益、愛護環境的新時期文明市民;同時自覺與陋習劣俗決裂,積極抵制不文明現象和不文明行為,自覺維護哈爾濱的城市形象。

  如何讓文明真正成為市民的一種習慣,如何讓哈市文明之風持久不衰,成為一個課題。

  活動中,不少行業還從實際出發,自發歸納出行業中的種種陋習。市交警支隊經過討論,分別總結出機動車駕駛人和非機動車、行人『十大交通陋習』;天鵝出租車公司的駕駛員們從自身出發,總結出『出租車行業十大不文明行為』;南崗區在社區居民中開展『鄰居節』活動,居民們在共同勞動、娛樂的過程中,交流了思想、消除了隔閡、增進了理解;動力區中山路小學將200平方米的花壇分給每個班,由同學們自己買種、種花、澆水,親身體驗到勞動的艱辛,革除踐踏草坪、亂丟垃圾等陋習。

  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對身邊的陋習劣俗說『不』,市民的素質在查擺中逐步提高。而這個北國的城市,開始了又一次城市文化的提昇。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