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5日電 老鼎豐、同記商場兩個國企,都是百年企業,是國家在1995年授予哈爾濱僅有的兩個『中華老字號』企業稱號,是哈爾濱建城百年的見證。可是,在實施『振興』戰略中,兩個企業的命運卻截然相反,一個改制後,煥發了青春活力,一企變兩企;一個是包袱沈重,無暇顧及,職工在苦苦的煎熬中。日前,記者對這兩個百年老字號的企業進行調查,也許從中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推一把,企業新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老鼎豐是國內貿易部首批命名的著名『中華老字號』商業企業,有近200年的歷史。『老鼎豐』這一品牌是清朝皇帝乾隆二下江南時在紹興品嘗美味糕點時欽賜的。哈爾濱老鼎豐是浙江人王阿大於1911年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創建的,已有近百年歷史。以前全國有老鼎豐六七十家,以後相繼消失,現在只剩下哈爾濱一家老鼎豐。老鼎豐一直是一個微利企業,僅夠年吃年用,而且機制落伍,廠房破舊,設備老化。如果不抓住『振興』戰略的歷史機遇,進行改制,幾年後全國最後一個老鼎豐也會消失。這是道外區主管經濟工作的副區長張世輝的見解。
據他回憶,去年提出這個命題,廠領導和一些職工還想不開,捨不得這國有的身份,還有的給市長寫信。這時候,他們沒有動搖,耐心地做乾部、職工的工作,推動了改制進程,於去年8月被民營企業月亮灣開發公司整體買斷。
記者日前在老鼎豐門市部和糕點廠看到,樓體腳杆林立,千萬元技術改造正日夜進行。
據新入主的老鼎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文克介紹,入主老鼎豐10個月,銷售量同比增長60%,產品首次銷往國外。品牌有人出3000萬元購買,增值兩倍。這次改造是老鼎豐百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改造衛生條件達到國家和世界標准,生產能力翻一番,一企變兩企。
現在職工工資、福利待遇、繳稅比過去大幅提高,做到了職工、企業、政府多贏。
攔一把,改不成死不了
記者在道外南四道街一處近百年破舊不堪的老房子,找到了同記商場的留守處。一塊『哈爾濱同記商場股份有限公司』牌匾的字跡已模糊,仿佛在敘說著它的辛酸歷史。
記者在三樓見到董事長張春暉、副經理伊立民。他倆領著5名職工在這裡堅守『陣地』,兩人的辦公室非常簡陋,但桌子、地面一塵不染。
據張春暉介紹,同記商場是由河北人武百祥創建於1903年,是哈爾濱第一家民族商業企業。企業是前店後廠,制作糖、襪等產品,名氣很大。企業奉行『收羅國內產品,采辦全球貨物』、『童叟無欺』等企業文化。這裡,也是哈爾濱第一個共產黨支部誕生地。1945年解放時,武百祥帶員工到賓縣迎接抗聯軍。以後武百祥將商場無償獻給國家。
同記歸國有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經營比較景氣,每年盈利在380萬元左右,在哈市秋林、哈一百、同記三大商業巨頭被稱為金三角鼎立。上點年歲的人不會忘記同記令人喜歡的哈哈鏡。1987年,同記成為全國第二家商業股份試點企業,全省第一家股份企業。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企業輝煌過,利潤是哈一百和秋林的總和。可是幾次大規模的擴建,尤其是1993年的擴建改造,新建營業面積1.5萬平方米,舉債1.4億元,企業被壓倒了。
令人惋惜的是,當時進行股份制試點,如果有關部門的推進力度大,早已上市,就不會出現改造舉債壓垮企業的悲劇。據了解,當時國家在全國選了120家企業試點,現在只有8家沒上市,其中黑龍江省有2家。從1995年起,企業、政府相關部門也幾經找合作伙伴,最後都由推進力度不夠等原因而半途流產。從1998年起,企業處於停產和半停產狀況,職工全部下崗。在這危難之時,1999年,當時的經理助理張春暉、伊立民分別被推上了董事長、經理和副經理的位置。
張春暉、伊立民不甘心坐以待斃,四處尋求生路。令人惋惜的是,他們失去了一次引資嫁接的良好時機。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尋找到北京一家科技企業。這家企業對同記上市『殼資源』十分看重,投5000萬元進行整合,上高科技項目,市政府也兩次開會定奪,雙方達成協議,並於2001年開始辦理過戶手續。可是同記欠房產局103萬取暖費,不還款不給過戶。他們跑斷腿,說破嘴仍沒感動對方。這家企業等了3個月辦不了手續,只好放棄,與杭州一家『殼資源』企業合作。他們說:『在哈爾濱弄不明白。』
從2003年起,信達資產公司和建行道外支行先後在沒征得同記同意的情況下,將同記商場資產劃走,而同樣是欠取暖費分文未交,過戶也辦了。
張春暉、伊立民成了只有一塊牌子、一個公章的留守『大臣』。
同記改制問題一波三折
記者問:你們留守人員的工資怎麼解決?
張春暉:我們現在辦公地點產權不屬於同記,但現在是我們在管理,出租三個房間,收了租錢就發工資。從去年到現在只領了4個月的工資。
問:連生活保障都有困難,為何死守?
答:職工並軌的事還沒有著落,我們走了職工的事怎麼解決。
問:職工並軌怎麼解決?
答:一是政策破產,把產權收回來,這樣有招商引資的資本;二是向市政府申請特困企業,請市裡幫助解決職工並軌企業要支付的1500萬元。如果錯過了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優惠政策,近800名職工安置問題就會成為永久的問題。
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相關政府部門。市政府負責區縣改制部門負責人稱,同記原歸屬市裡另一個部門管,同記下放到區後纔歸我們管,目前還沒接到下面報的解決並轉的意見材料。現在報上來的改制企業很多,都忙不過來,沒上報的企業如何改,我們心中無底。目前的情況,誰催得緊,誰就可能排上號。同記的事兒,下一步我們關注一下。
一個業內人士對此表示異議,同記一直歸市商委管,管死了後,一推了之,下放到區裡。市裡都改不明白,難道區裡比市裡還高明。
據張副區長介紹,同記一直是市管企業,今年初下放到區裡。道外區和太平區兩區合並後,今年要完成百戶改制任務,市裡盯得緊,天天忙得不可開交,現在還拿不出精力顧同記。他在接受記者采訪中就有工百集團等兩個企業老總匯報改制中的一些難題。區商委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近日去同記談談,了解一下情況。
記者手記
阻力在哪兒?
政府推一把,老鼎豐一個飛躍,令人興奮;政府攔一把,同記痛失良機,職工在煎熬之中,令人壓抑、痛心。
思索一:改制先改觀念。在改制中,往往效益好一點的企業和主管部門不情願改,怕丟去權利,失去身份,失去地盤。這種短期利益行為是障礙改制的『把門虎』,所以變制先變思想,思想通了,一通百通。
思索二:企業改制,不只是企業自己的行為,也是政府行為。因資產是國家的,政府所有,所以說改制是企業和政府的共同責任。在改制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有的難題光靠企業的自身力量難以化解,政府有必要、有責任花費精力去解決,甚至要付出改革的成本代價。
思索三:想方設法優化環境。改制,涉及到一些企業招商引資,尋找戰略伙伴的問題。在實施中,會牽扯企業遺留難題,這些難題的化解影響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績或利益,在不違反相關政策和原則中,想方設法變通化解,使好事在綠燈下做好。
思索四:哈爾濱即將隆重舉行百年建城紀念活動,而百年企業是城市歷史的最好見證。同記是百年企業的突出代表,是哈爾濱歷史文化的一部分。保護百年企業,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保護哈爾濱的歷史文化。我們要像保護老建築一樣,保護百年企業。只要想保護,辦法總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