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0日電 在牡丹江市,技術工人成了一個熱門職業,連帶著不少技校和高職學生也開始供不應求。記者日前采訪得知,牡市幾所技工學校今年畢業的學生已被『訂購一空』,一些企業甚至對明年的畢業生也早早下了『訂單』。
據牡市某電子技工學校的張老師介紹,目前牡丹江技工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很高,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據預測,今年牡市技工學校的招生人數將繼續攀昇。牡市技工學校畢業生,只有百分之二三十在本市就業,大部分畢業生都去了北京、天津、大連、深圳等地的大型國有企業或者民營企業求職了。這些畢業生普遍認為,去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機遇會更多,對個人發展也會更有利。
據分析,技校學生如此搶手,原因有二:其一是新技術、新設備的普遍運用,需要大量新型的熟練技術工人。而技校學生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因而在就業市場上受到青睞;其二是因為技校比較注重結合市場需求辦學,有的學校招生前就先向用人單位;了解人纔需求狀況,與之簽訂相關合同,實行定向培養。
技工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從如今的就業市場看,『藍白』領的界限正在發生著『模糊性』變化,其主要原因是現在很多生產設備正在發生變化,生產崗位的技術含量正在不斷增加。在現代化的加工中心,『技術工人也是人纔,而且是高級人纔』已經成為許多用人單位的共識。在現階段牡市的勞動力市場上,『藍領人纔』的分量也越來越重。
當然,在記者采訪一些技校時,聽到的也不都是技術工人前景一片大好的說法。跳出牡丹江的技工市場,在我國一些大城市,技校生正面臨著『結構性失業』的問題。所謂『結構性失業』,是指一方面,某些專業的學生面臨就業難的問題,而另一方面,許多職位卻空缺。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既有學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學生選擇方面的原因。因此,家長與學生不可只看到技工吃香的表面,—而應謹慎選擇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