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新發鎮農民目擊狼出沒 專家稱有狼說明生態環境好了
2005-08-11 08:59:2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徐苗苗 湯文學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8月11日電 近兩天,哈爾濱道裡區新發鎮紅旗村趙家屯一反常態,每到夜晚,各家都緊閉門戶,關好雞窩、牛棚,白天到莊稼地裡乾活也結伴而行。這是因為,一些村民8日發現村子周圍有狼多次出沒。

  玉米地裡躥出似狗非狗的動物

  據村民王林講,8日6時許,他在莊稼地乾活休息時,從玉米地裡突然躥出一只似狗非狗的動物。它皮毛呈深灰色,耳朵又尖又薄,尾巴很大。它一直跟在王林身邊,保持著幾十米的距離,一會兒在王左邊,一會兒又躥到王右邊,時不時還站在那裡瞪著王林。不一會兒,它突然轉身跑了,跑的速度不快,大尾巴帶起陣陣塵土。王林養過狼狗,他注意到這個動物的奔跑形態與狼狗決不一樣。他猛然意識到這分明是一條狼,心裡陣陣後怕。

  三名村民舉著鎬把衝去,狼被嚇跑

  8日6時30分許,56歲的村民劉桂蘭正在『軍工花卉園』前地裡乾活,突然從地頭躥出一條狼,劉桂蘭嚇得腿一軟坐在地上。狼向南跑了100多米停住,在原地轉來轉去。距狼不遠處,正在乾活的村民商靜雲見到狼也嚇得不知所措。看到狼不想離去,商靜雲用手機給丈夫趙岩福打電話,十幾分鍾後趙岩福與另兩名村民舉著鎬把向狼衝去,狼被嚇跑了。

  另外幾個村民,也敘述了類似經歷

  午飯時分,王林在村口遇到另外幾個下地乾活的村民,也敘述了類似的經歷。村民小趙說,早晨7點多下地乾活時,也發現了大尾小耳的動物。當時,小趙和在場的村民『梁子』用棒子趕走了動物。事後二人分析確認:這個動物不是狗,是狼。

  年逾五旬的李大媽講,8點多在地裡乾活的時候也看到體貌特征一樣的動物,一直跟她保持著不遠的距離。李大媽年輕時曾多次聽老人說,在地裡乾活兒時常可見到有狼出現,近些年,狼都被人打光了,村民們到野地裡也不擔心碰到狼了。

  『110』已通知當地派出所廣播宣傳

  據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民警喬紅軍介紹,『110』接到村民反映後,已通知當地派出所向村民廣播宣傳,提醒他們注意防范。

  專家認為:新發鎮發現狼一點也不奇怪

  哈爾濱市郊會不會有狼?狼從何而來?記者就此采訪了東北林大教授、博士生導師高中信。30多年來,高教授一直從事狼的研究,是世界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組織(IUCN)瀕危物種委員會狼專家組成員。高教授說,只要有草叢、灌木叢的地方,『東北狼』都能生存、繁衍。近幾年,我國明令禁止打獵,『東北狼』的數量逐漸增多。前一階段,阿城市山區就傳聞發現了『東北狼』種群出現。對新發鎮發現狼蹤跡的消息,高教授說:『這一點兒也不奇怪。』

  狼跡重現,說明保護生態環境大見成效

  高教授分析,『東北狼』一晝夜可運動100公裡以上,夏季狼在山裡食物少了,順著青紗帳到處找食物,完全可能來到哈爾濱郊區村屯覓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哈爾濱郊區『東北狼』頻繁出現,現在狼跡重現,說明保護生態環境大見成效。

  就人們風傳的『人工養狼的地方跑狼了』的說法,高教授說:市郊的幾處人工養狼場與他都有聯系,如果跑狼會及時告訴他。近期,他沒接到這種信息。

  高教授提醒市民:『東北狼』一般不會主動向人進攻,對狼的出現不必大驚小怪,也沒必要恐慌。為保險起見,市郊農民夜間在青紗帳裡最好結伴而行。

  小資料

  狼

  屬食肉目,犬科。體形中等大小,頭大,外形似家犬。較家犬口寬,尾毛蓬松,毛色黑色顯著。狼的足跡似家犬,足跡多變,體長在110—180厘米,體重28—48公斤。狼的毛色變化很大,因居住環境不同而變化,極個別地區狼毛全灰色或白色,尾和腳部顏色較淺。

  狼分布在不同生態條件下,森林、草原、居民點附近都有它的足跡。狼的洞穴很簡單,一般在石縫、灌木叢中挖洞,洞穴多半在僻靜處。狼多在早晨或傍晚活動。以大型有蹄類?、野豬、鹿為主要食物。它也吃家禽、家畜。但如果野外食物豐富,它從不吃家禽、家畜。狼一年繁殖一次,每胎五六個狼崽,當年末狼崽長得與母狼一般大,第二年就和雙親分離,獨立活動。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