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守住社區 本土商企最後的防線
2005-08-11 10:22:5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董曉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8月11日電 近期,哈爾濱商業格局發生巨變:麥德龍來了,沃爾瑪、家樂福等世界500強展開擴張攻勢,大商、世紀聯華等國內商業巨頭也『跑馬佔地』,哈一百、秋林等省內老字號商企相繼被收購……隨著2004年12月11日加入WTO保護期結束,本土商企面臨的競爭無異於『螞蟻』對『象群』,人們不禁擔心,在WTO後過渡期,本就弱小的哈爾濱本土商企還有生存空間嗎?對此,專家認為,結合國際走勢和省內市場實際,未來幾年商業連鎖經營將呈現新的趨勢,本土商企最後的領地是新建社區。

  『社區超市將成為本土企業新的發展空間,這是商業連鎖經營的第一大趨勢。』省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李遠志說,城市的商業業態組合在動態發展進程中體現得還不盡合理,其判斷標准就是還有消費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滿足。近幾年,城市化進程加快,新的居民社區不斷出現,而保障食品安全和購物便利的現代營銷網點在社區卻達不到同步跟進,顯然這正是本土商業企業避開外來零售巨頭正面衝突,實現發展的巨大空間。目前,正是企業擇機而入的最好時機,而能夠與商業地產訂單式運作無疑為上策。

  據了解,哈爾濱市每年竣工住宅面積達500萬平方米,約七八十個小區拔地而起,解決7萬餘套住房,數十萬人生活在這些新建的小區內,由此形成眾多的社區。由於都是新建的社區,配套設施不可能非常完善,人們對社區超市具有較高的期望值,但實際的社區超市卻遠遠低於期望。

  記者走訪了道裡、南崗等區幾個近幾年新進戶的小區,發現這些社區內的超市幾乎都以食雜店、便利店、小倉買的業態出現,它們的面積都很小,都在100平方米以內,商品幾乎都是袋裝食品、煙、酒等,附近一般沒有中檔或大型超市。

  走訪中,記者調查了多名居民,他們反映比較普遍的是,小倉買只能起到救急的作用,大量的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都是在沃爾瑪、家樂福、好又多等大型超市,基本是一周或半個月集中購買一次。他們認為,水果、生鮮、蔬菜、熏醬、半成品食品、速凍食品、衛生日用品等這些物品,都應該在很近的超市內買到,這樣纔會方便生活。他們普遍期望,社區附近能有一個中型超市,面積能達到二三百平方米以上,除像家電、服裝、箱包、鞋類、體育用品等不需就近購買的商品外,這個超市能解決居民更多的生活需求。

  李遠志認為,目前省內外資零售企業進入最集中的就是哈爾濱,但因為大賣場布局不合理而導致的班車爭搶拉客的現狀,並不能說市場已經飽和。實際上,外資還沒有完成在哈爾濱的集中發展戰略布點,下一步,他們還將以最強勢、最拿手的競爭利器———大賣場作為擴張的主要方式。在省內其他高收入地區也將如此。

  本土商企要想做大做強,就不能再依靠『單打獨斗』,而需要樹立協同競爭的意識,企業間資源整合並購將成為優勢企業做大自己的重要選擇。李遠志說,行業內店鋪選址有『金角、銀邊、草肚皮』說法,就是說能夠選擇作為店址的位置在一個地方、一個城市是有限的。合適店址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優勢企業要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必須走企業間合作、合並重組之路。而弱勢企業在『單打獨斗』很難為繼的情況下,也希望通過加盟大公司保存前期發展所得到的收益,或借勢得到進一步發展。但不管怎麼說,社區這塊最後的陣地都不應該被忽視。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