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11日電 被哈爾濱市民稱為生活最貧困、環境最差、面積最大的老棚戶區———太平綠化小區近日即將動遷,到2006年底,一個新建小區———維也納河畔新城將建成。老棚戶區的8000多戶居民在本月底前將開始動遷。
老城區生活環境差
說起綠化小區可能一些哈市市民不知道,但說起太平後道老棚戶區許多人卻都知道,該片棚戶區建設在上世紀40年代,多以平房為主,也有少數小二層樓。棚戶區內多是老企業的家屬房,紡織廠、老輕工局、房地局及鐵路局家屬在此居住,住房面積多以三四平方米為主。
由於當地房屋在建設之初沒有設計下水管線,所以整個棚戶區居民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髒水經常無處傾倒,室外空地就成了天然垃圾場。沒有集中供熱,居民冬季要靠自燒火炕取暖,揀煤塊、收煤灰、打煙筒成了每天不可缺少的環節。幾個室外公廁也常常被封凍得難以進入。每年開春後,街道辦事處要組織車輛運出三四百車垃圾。提起環境,當地居民都苦不堪言。
動遷分兩步走
據道外區危棚戶改造辦公室李主任介紹,此次動遷范圍南到太平大街,北到北園街,西到建平街,東到西樹街,整體動遷面積30萬平方米。需要動遷面積16萬平方米,可利用規劃土地面積10多萬平方米,作為建設居民住宅用地,其他幾萬平方米當作道路改造和綠化建設用地。老棚戶區後有一段鐵路線,是客運和貨運從三棵樹到哈站的必經之路,動遷後將改造成地鐵總站,建立地鐵機務段。新建設的小區與機務段一道之隔,相隔街路寬30米。此次先對鐵路沿線前方的棚戶區進行動遷,動遷居民將近2000戶。隨後開始進行鐵路周邊居民的動遷。棚戶區內的長青寺周邊將預留1000平方米,當作擴建改造用地。
住進維也納河畔新城
新建成的小區名為維也納河畔新城,小區將以6層高的多層樓房為主,小區內將建設停車場,道路將重新進行改造,小區綠化面積也將達到最高要求。為給居民創造娛樂空間,還將在臨近太平大街的位置建立一個500平方米的綠地公園。新小區一部分為回遷住房,另一部分為商業住房,同時還以招商引資的方式開設商服區。
動遷居民享受優惠政策
目前,拆遷通告已經下發,動遷居民享受的政策也提出了初步方案。老棚戶區房屋面積測量工作已經結束,將按照貨幣化補償的方式進行拆遷。對於臨街房屋將按照每平方米2000多元給予補償,小區內房屋將按照每平方米1400元或1500元給予補償,具體補償方案將於近期敲定。動遷工作將在本月底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