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各方熱議主僱分餐買的是服務與歧視無關
2005-08-11 14:31:20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鄭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8月11日電 生活報10日刊發了《85%家政人員上不去僱主餐桌》一文後,在市民中引起很大反響,很多讀者表示,就單純是否分餐而斷定歧視,對絕大多數的家政用戶顯失公平。家政中介機構和社會學家均表示,家政服務業這種特殊行業所體現出的特殊人際關系沒有任何的變相歧視。

  市民態度:服務與歧視無關

  10日,記者就主僱分餐是否屬於歧視的問題隨機采訪了20名市民,18人認為就算是僱主主動提出要分餐,也不屬於歧視;只有2名市民表示,分餐會使用戶和服務員關系冷淡,不利於情感交流,應該是一種變相歧視。市民趙女士說,自家的保姆從來就沒有和家人在一張桌子上吃過飯,大家都認為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剛剛結婚的小張說,自己和愛人平時工作忙,小兩口又沒有什麼生活經驗,所以請了一位40多歲的阿姨做家務。『因為生活習慣和口味都有很大差異,所以她很少和我們在一起吃飯,我們也很心安理得,花錢買的就是服務,與歧視沒有關系。』

  中介說法:上崗前先打『預防針』

  『我們在技能和服務態度培訓時也強調過,如果僱主沒有主動邀請,服務人員不能上餐桌一起吃飯。』道裡區某家政服務中介的孫經理表示,中介在培訓家政工上崗服務時都事先說明一些規矩,其中不主動上餐桌吃飯就是一項。

  據哈市婦聯家政服務中心景平主任介紹,很多家政工都是農村和城市下崗女性,與僱主家庭的生活習慣和文化氛圍差異很大,中心往往都是一面提前和僱主打招呼,一面培訓服務人員的禮節修養。『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就不存在歧視的問題了。』

  專家觀點:不上桌不屬於歧視

  『僱主和保姆都有不同的類型,當無規則的兩種類型在一起的時候,勢必就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中國社會學學會理事李德濱認為,家政工和僱主不在一張桌子吃飯的原因很多,口味、習慣、愛好等都是直接原因,彼此之間的代溝、文化層次也會影響到飲食上的差異,僅僅以吃飯分餐就說是歧視,未免有些牽強。李德濱表示,除去菜飯分等級、帶有侮辱性言語、克扣報酬等特殊表現外,家政服務這種特殊行業所體現出的特殊人際關系並沒有任何的變相歧視。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