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2日電 水資源緊張的今天,節約每一滴水都成了必要。然而,哈爾濱一家商場從2003年以來,每天不斷地從地下往出冒水,商場只得不停地抽水,每天大約有200噸清水白白浪費掉。兩年來,有關部門始終沒有放棄查找冒水原因,但一直沒有結果。
8月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冒水事件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日前,有關部門已初步查明冒水的原因。
兩年前突然出現積水
10日,記者來到哈爾濱火車站站前廣場上的金貿商城。這是一家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有地下兩層的綜合商場,清水就是從商場地下二層的地下冒出的。該商城副經理吳國治帶著記者來到地下二層的一個臺球室裡,揭開一塊正方形的大理石,一條一米多深的溝槽出現在眼前,兩側用紅磚砌成,幾根鐵管沿著溝槽通過,溝槽底部滿是積水,約20厘米深,很清澈。
吳經理說,商場地下有很多這樣的溝槽,用來放置通風排氣管道。『2003年8月,我們突然發現溝槽裡出現積水,而且越積越多,如不處理就會湧進商場。後來我們只好在整個商場地勢最低的消防泵房的牆上打了一個洞,往外排水。』
記者在該商城的消防泵房裡看到,右側牆上距離地面大約半米左右有一個直徑約20厘米的洞口,清水從洞中不斷地流出來。這些水被集中在一個水池裡,再由潛水泵抽到上面。
每天排出200噸清水
在站前廣場上,距離金貿商城50多米的一個排水管道井口處,從商城抽出的水通過塑料管線噴湧而入,水流濺到井底『嘩嘩』作響。記者觸摸水流,水溫比普通自來水涼很多。
『這些水還能喝,夏天時有民工喝過,都沒什麼事。』吳國治告訴記者,從發現有水以來,他們就每天24小時不停地往外抽水,一天能抽200多噸,兩年已經排出了約15萬噸水,光潛水泵就用壞了十幾個,同時也耗費了約15萬度電。
是不是自家的給水管線出了毛病?出現問題後,金貿商城組織人員對各種管線進行了仔細查找,並沒有找到漏水的地方。金貿商城周圍還有哈樂地、富利達、永華等三家地下商場,有沒有可能是別的商場漏水滲到金貿商城裡的?經查找,這種可能也被排除了。查找了兩個多月,也沒找出水到底從哪兒來的,商城把情況報告給了哈爾濱市政府有關部門。
排除供水管線漏水可能
由於此事涉及人防和供排水部門,先期由這兩個部門組織人員進行查找,但也沒有結果。2004年8月,由哈市建委牽頭,規劃、人防、水務、鐵路、供排水等多個部門配合,聯合查找金貿商城不明冒水原因。
隨後,有關部門在站前廣場給水乾線附近挖了十幾個大坑,有的坑深達十米以上,但種種跡象表明,附近供水管線沒有集中漏水的現象。
據哈市建委副主任郭立傑介紹,開始時對水進行化驗,發現水樣檢測出來有餘氯的含量,有自來水成分。有關部門還查找了附近大型公共建築的供排水設施,包括火車站的地下消防水池,甚至連東大直街上一個日偽時期建設的加壓池都查過了,但都沒有漏水的地方。供水管線集中漏水的可能基本被排除。
地下水位上昇是主因
『後來,我們考慮到地下水位問題。』郭立傑主任說。
據介紹,以前火車站附近平房居住的居民多自己打井吃水,周邊的地下水水位偏低。隨著近幾年供水設施的改造,許多自打井被取消,地下水位不段地回昇。郭主任給記者出示了一份火車站附近地下水位監測點的數據表,表中顯示,從2000年到2005年,該地區的地下水位上昇了近5米。
於是,有關部門采取了鑽孔的方式,一方面繼續查找有無漏點,一方面測算該地區的地下水位的平均標高有無異常。『一共打了31個孔,戰線從火車站一直拉到海關街,由於地勢的原因,最深的孔鑽到了30多米深。』最後,測得該地區的水位在同一標高上,大約是100米,而且還測得金貿商城所在的地下水位距離地面9米左右。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金貿商城建設於1992年,周圍的其他商場都是地下一層,而金貿商城則是地下兩層,最低的構築物在10米以下,正處在地下水位以下。由於當初建設時防水設施存在缺陷,導致地下水滲入。
『地下水位上昇是主因,這一點已經基本確定,只要把地下構築物防水設施有缺陷的地方重新修復上,問題就可解決。另外,長期滲漏排水,水中夾帶一些沙子,地面會有輕微下沈的可能,但對附近的建築物沒什麼影響。』郭立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