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5日電 走進單守仁的內心世界,一種久違了的感動湧上心頭。
1989年11月,在熱力公司工作已經8年,有『拼命三郎』綽號的單守仁來到了二處安裝隊。從那時起,他開始學習電焊。直至現在,焊花幾乎伴隨著他的每一天。
單守仁將當年學木匠練就的審美眼光用在了焊工作業上,不僅要焊得安全,還要焊得漂亮,也就是在那年,單守仁獲得了平生第一個殊榮———公司勞模。
有一次,礦總院附近的一處管網需要維修。在不到1米高、1米寬的地溝裡,有五趟管線,由於下水道漏了,裡邊堆滿糞便、廢舊針頭,加上蒸氣管道,滿是高溫、刺鼻的臭味,在場的工人都不願意下去,怎麼辦?不修,供不了熱!單守仁跳到裡面屏住呼吸焊上一分鍾,抬頭喘息休息要用五六分鍾,汗水不停地流下來,髒物濺到了臉上,平時幾分鍾的焊口活,需四十分鍾纔能乾下來。
一連四五天,一直在地溝裡爬行,還要不斷地焊接,對單守仁的刺激是極大的。從那時起,他對電焊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安裝隊工作有了重新認識。
1994年冬天,總院附近一居民樓地下竄水,挖開後發現總管路已腐爛,緊急搶修從下午3時開始。由於有一段需通過大道,必須連夜施工,趕在第二天天亮前完工。當工程進行到一半時,已是半夜。刺骨的寒風呼呼地吹著,地溝內都是水,工人必須躺在水裡仰焊。當時,在場的焊工很多,但在如此條件下帶水作業,誰能承擔,領導把目光投向單守仁。他馬上說:『沒關系,讓我一個人來吧!』他整個人泡在水裡,一乾就是四五個小時。
1998年,單守仁被任命為安裝搶修隊隊長。他帶領安裝隊的戰友,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五年共改造、更新管網18餘萬延長米,新建熱力分配點25座,年平均完成產值800餘萬元。管網焊接的質量、作業率都是熱力公司成立以來最好的,每項工程都達到送水一次成功,從無差錯,這在全國供熱系統也是絕無僅有的。
有人說,單守仁活得太累,沒勁!而在單守仁的心中,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的信念,保持共產黨員本色,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黨和人民執著付出是他最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