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開明政府的叡智決策--佳木斯迪爾佳聯公司發展側記
2005-08-15 10:48:42 來源:東北網-佳木斯日報  作者:趙春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5日電 『還是同樣的廠房,還是同樣的人,生產的還是同樣的產品,但企業卻在從合資合作到獨資發展的過程中逐步發展壯大起來,成為躋身於世界50 0 強企業約翰·迪爾公司麾下的一家名企。』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能看出個中的奧秘。從開一條門縫、開半扇門到大門全部敞開,這就是美國約翰·迪爾公司在佳木斯經歷技術引進、合資合作、獨資發展這3步的形象寫照。

  約翰·迪爾佳聯收獲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兆祺在談起約翰·迪爾公司與佳木斯聯合收割機廠從合資合作到獨資發展的歷程時,對我市的投資環境感到非常滿意,他把這一成功的合作歸結為『開明的佳木斯市政府和市領導叡智果斷的決策。』正是由於這,美國約翰·迪爾公司高層人士決心把在中國的這家企業建設成『迪爾家族』全球4家聯合收割機廠中『最好的一個』。

  以『非常的速度』引進迪爾技術佳木斯聯合收割機廠,一個19 46年建廠的小型農機修造廠,毅然承擔了中國農機產業第一個引進約翰·迪爾10 00系列聯合收割機制造技術的重任。

  19 82年,拿到圖紙的當年秋天,佳聯廠就造出1臺106 5 聯合收割機,並趕上了北大荒農場的大豆收割實驗,被中外同行贊為『非常的速度』。從第二年開始,企業陸續投產了4種機型,先後4次在黑龍江農墾項目國際招標中中標,創匯3 00 0 多萬美元,為當年國家對佳聯廠引進投入的7.5倍。1 98 4 年,企業形成了批量生產規模,結束了自走式大型聯合收割機進口的歷史。這在當時令全國20 0 多家同類企業刮目相看。

  可是,技術引進的成功並不意味著佳聯廠從此就踏上了成功經營的坦途。由於90年代初期國內一些地區農業連年受災,農業機械銷售不暢,導致農機企業效益直線下滑。1 99 4 年,這家企業陷入了虧損的境地。到了1 99 6 年,企業仍沒有走出困境。佳聯廠遇到了建廠以來從未有過的困境,3年累計虧損近900 0 萬元,企業資不抵債,到了破產邊緣。佳聯廠今後怎麼辦,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擺在企業和政府面前。

  早在19 94年,佳聯廠就拉開了與迪爾公司合資的序幕。在意向交流階段,雙方進行的7次談判,爭論的焦點是合資企業由誰控股的問題。迪爾公司的方案是美方要佔合資企業的6 0-80 %的股權,佳聯廠堅持中方股權佔51 %,迪爾公司佔4 9%。經過中美雙方多次交鋒,達成折衷協議:合資分兩步走,第一步由中方控股,待運行幾年後可變為美方控股。但是在隨後的可行性研究階段,雙方的分歧問題主要集中在合資的范圍上,使談判陷入了僵局。

  改革可以『兩步並一步』不改革,企業就沒有出路!在制約合資進程的由誰控股的焦點問題上,市委、市政府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提出只要有利於企業的發展、有利於事業的做大,就兩步並一步,讓美方控股,為合資進程廣闢通道。最終,合資雙方於1 99 7 年5月間正式簽約,當年7月1日成立了由美方佔60 % 股份、中方佔4 0%股份的約翰·迪爾佳聯收獲機械有限公司。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談到合資的意義時說:『合資,不單單是可以引進美國的先進制造技術,更主要的是我們還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合資後,迪爾公司在聯合收割機制造技術上向中國市場進一步敞開了『門縫』,在油漆、板金、焊接和裝配4條生產線不斷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力度,企業管理向國際標准看齊。從此,大量外籍專家來我市提供現場幫助,本廠累計15 0 人次到迪爾公司培訓,經營理念、技術水平、質量管理全面提昇。

  引入迪爾公司資金,使佳聯廠實現了借力發展。同時,佳聯廠與外資合資合作的國企改革道路,使陷入虧損境地的老牌國企,在機制轉變以後煥發了新的活力,並帶動了周邊的佳木斯市橡膠機帶廠等40餘家供應商實現了同步發展,年產值近3億元。

  環境留住了一個財富500強國企改革,企業的發展,獨資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市委書記郭曉華把這個企業作為聯系點,推進企業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市委常委、副市長張邦昇親歷親為,1 6 個月,2 0 幾次的談判,2 00 4 年9月2 8 日在美國雙方簽署了收購中方4 0%股權的協議,今年3月份完成了工商注冊等手續。市經委派專人全程幫辦。各部門的服務周到細致,合理合法的有求必應。周邊用戶自己來提機器,過路被扣罰款,市領導協調交警部門上門發免費證。網絡出問題,市裡來人修;供應商能力不足,市裡幫助協調資金,提高生產能力。用副總經理張淑華的話說,大事小情市裡全管。

  市委、市政府為了使世界財富5 00強企業落戶佳木斯,對被解聘員工的身份置換給予了參照國企改革的政策,並可以加上在佳聯廠時的工齡,一並計算,勞資雙方,雙雙滿意。獨資談判的一大障礙是老廠與銀行的債務問題。張邦昇主持3方,依法按規合理解決,使產權明晰並無後顧之懮。真誠的合作態度、真心的全面服務,贏得了迪爾公司的高層決策者。現在獨資的一切法律程序全部完成,8月5日獨資企業迪爾佳聯公司正式揭牌。

  從合資到獨資,迪爾公司認為這是『一大成功』。他們今年的發展目標是實現銷售收入5億至6億元;20 06年將企業建成與國際最先進水平的同類企業處於同一水平線上;20 10年預計實現銷售收入8億至1 0 億元。

  莫林,北美5萬人口小鎮,因為迪爾公司,而聞名世界。迪爾公司計劃,將來把佳木斯建成亞洲的莫林。那時,迪爾公司帶給佳木斯的絕不僅僅是資金、技術、管理,她更是『質量、承諾、誠信、創新』的象征地。

責任編輯:單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