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7日電 從阜陽假奶粉開始,『回產奶』、『早產奶』等事件頻頻被曝光……用『多事之秋』來形容過去幾個月來乳業市場上的一系列動蕩毫不為過。『問題奶』質量風波傳達了怎樣的信息?作為我國最重要的乳品生產基地之一,我省乳業如何應對,在競爭中怎樣保持強勢?近日,記者走訪了省內相關企業負責人、乳業專家及部分普通消費者。
不為眼前小利搞短期行為
擴張導致企業浮腫質量警燈頻頻閃爍
一系列乳品質量事件產生的衝擊波,至今仍能在市場上找到深刻的印痕。談起這些,一些業內人士心有餘悸,謹慎的言辭中透露出了頗多感慨。『國內乳品行業發生的這些風波給我們提了醒,更加深了對質量安全重要性的認識。』黑乳集團總經理穆喜森的話代表了省內眾多乳品生產企業的心聲。
近年來,國內乳品消費不斷昇溫,巨大的市場空間導致乳品生產加工業發展突飛猛進,經歷了一個高速增長期。許多大型企業為了搶佔市場,圈地搶奶源,異地投資建廠;有的則為了加快擴張速度,實施貼牌經營,與小企業聯合搞委托加工。
乳品生產加工業雖然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景象,但衍生的一些負面問題不容忽視:相應的管理措施沒有緊跟上,與日益擴大的生產規模不相匹配,導致生產經營中出現了許多不規范行為,質量問題很快凸現。從市場外部環境來看,競爭日趨白熱化,銷售利潤率卻不斷下滑。一些企業為了生存,不惜在成本上做文章,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如此內外交困,導致『早產奶』、『回產奶』、假奶粉等問題奶的產生。
省奶業協會秘書長王存國說,如今廣大消費者維權的意識增強了。從前乳業生產加工企業少,消費者選擇的餘地小,對一些比較有名氣的品牌非常認可;現在則不同,乳業市場群雄並起,種類、品牌也五花八門,消費者對乳品常識了解慢慢多了,開始變得挑剔和苛刻,他們的消費行為更加理性,對名牌不再盲從,要求有更多的知情權。同時媒體監督力量也變得越來越強,打假揭黑力度不斷加大。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更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意識,不斷強化管理手段,不要為了眼前小利去搞短期行為,否則很容易失去消費者信任,也就失去了市場,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企業嚴格自律首先是『讓消費者放心。』此外,工商、技監、衛生等政府職能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來,維護龍江乳業的整體形象,對那些違規經營者及時發現嚴厲查處,以免『一條魚腥了一鍋湯』。
龍江乳業須打好綠色牌安全牌
信任危機後行業洗牌龍江乳業需苦練內功
據調查顯示,今春以來,國內市場奶粉、液態奶的市場需求持續走低。有近一半的消費者已不相信奶品生產商對奶品質量的承諾,也不相信生產商對奶源的控制能力。
記者走訪了哈市一些超市乳品專櫃,經營者們普遍反映市民購買欲不強,對『出過事兒』的幾個品牌有成見,商品返廠率不斷增高。
由個體引發的行業信任危機,從表面上看,給龍江乳業帶來了壓力與挑戰,但辯證來看,給龍江乳業做大做強帶來了一次難得的機遇。
乳品專家、東北農業大學霍貴成教授認為,乳業市場眼前的低迷是必然的。霍教授說,前兩年,國內許多地方不顧當地氣候和資源條件,一哄而上,大量的資金湧入乳品行業,而實際上,人們的消費習慣是一個慢慢培養的過程,是有條件的。我們動不動就提與世界平均水平比,中國人均奶消費需求尚有很大潛力,但潛在的需求不等於現實的有效消費。在這種情況下,乳業基本建設草率上馬、盲目擴張,讓市場短時間內很難消化,因而造成無序的競爭。同時也在質量、安全等方面可能出問題埋下了伏筆。
不過,這對龍江乳業來說,又未嘗不是一個好事。因為通過這次乳業市場地震,其他許多不具備乳業發展條件的、實力不強的小企業,就可能紛紛下馬,或是退市轉產,或是被同類企業收容兼並,從而資源整合。這時候,龍江乳業的優勢就會充分顯露出來了。
霍教授說,我省地處國際公認的優質奶牛飼養地帶,水草豐美同時又是糧食主產區,發展奶業條件得天獨厚。特別是近兩年,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目前我省奶牛存欄量迫近150萬頭。乳品加工業湧現了如完達山、金星、紅星、飛鶴等一批著名的品牌。
基礎好、起步早,讓龍江乳業發展在國內始終處於領先地位。作為綠色食品大省,我們擁有優質的奶源基地,先進的生產技術,市場對乳品的安全標准要求越高,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越理性,我們的機會就越多,發揮的空間也就越大。因此,龍江乳業應該大打綠色牌、安全牌,把自己的優勢宣傳出去,要視品牌如生命,一步一個腳印去夯實產業基礎。
穆喜森也同時認為,當前中國乳業市場還處於初步發育、原始資本積累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個別企業出現不規范行為、經受挫折也是正常現象,不必大驚小怪。關鍵是絕不能去重復別人犯過的錯誤,龍江企業應該從這些質量事件中汲取教訓,總結經驗,以理性的思維、系統的思考和戰略性的高度去謀劃下一步的發展方向。要苦練內功,狠抓產品質量不能有絲毫的疏忽松懈,樹立以質量為基礎的、健康可持續的、適應市場競爭的企業經營理念。
內引外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行業毛利率整體下滑保強勢向管理要效益
雖然我省具備良好的發展乳業條件,在消費者當中也有著不錯口碑,但龍江乳業要想在這個多事之秋挺身而出,扛起中國乳業的大旗,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雙城市奶牛養殖戶駱志國養了三年奶牛,存欄12頭。他對記者說,從去年開始,飼料成本上漲三成以上,水電也都跟著漲價,養牛的效益直線下滑,而且奶站收奶過程中也更加挑剔,現在勉強維持。老駱這種情況帶有一定普遍性。一頭奶牛前幾年能賣到一萬五六千元,現在連一萬都賣不上,而且沒人買。
養殖戶的消極經營加劇了奶源緊張局面,一些加工企業處於兩難境地:高價收,只能虧本經營;低價收,又怕失去了奶源基地。許多乳制品生產企業也由於銷路不暢,彼此間爭奪奶源、搞惡性競爭而陷入虧損狀態。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乳品行業的毛利率整體下滑,2004年已降至25.5%%,而兩年前是35%%。一些企業為確保盈利就采取各種手段壓縮成本。對此專家指出,在不利形勢下龍江乳業要保持強勢地位,必須改革創新,向管理要效益,靠科技壯實力。
黑龍江省經濟管理乾部學院院長陳永昌認為,目前龍江許多乳品加工企業,包括一些大型龍頭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痕跡,政企不分,管理渙散,人浮於事現象較多,這無形中增加了生產成本,削弱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因此,必須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加大改革力度,通過內引外聯盡快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來。『我們有好的資源、豐富的生產經驗,但欠缺一個高效的經營管理體制,這已經成為阻礙下一步發展的瓶頸』。
霍貴成教授則建議,為了實現龍江乳業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有關政府部門應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如在企業科研專業人員的配置、從業人員的培訓等方面,可以量化指標,采取強制措施予以落實。提高科技准入門檻兒,對那些不具備資質的中小型企業進行清理,確保產業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發展。
目前,我省乳業產品缺乏特色,類別拉不開檔次,同質化競爭現象比較嚴重。對此霍教授認為,龍江乳品企業應加大科技攻關,搞乳品的精深加工,增強產品的科技附加值。比如開發奶酪等濃縮型的系列乳產品,就可以帶來可觀的效益。而且,乳業經營主體數量多,並不就意味著你死我活。從長遠看,乳業市場空間還很廣闊,開發潛力巨大,如果每個企業都能根據自身實際,瞄准特定的消費群體,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就能揚長避短,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記者在省內畜牧主產區采訪時看到,一些地方正在逐漸改變從前的小規模、分散化的養殖方式,興建奶牛科技園區進行集約化、規范化經營,標准化管理。從奶源控制著手,加強質量保證成了乳業發展的一個共識。
乳業資源要優化組合,增加合力
擺脫初級價格戰的搶佔市場戰略龍江乳業要風險防范與危機公關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長劉成果認為,我國奶業正處於一個關鍵期。在這個『坎』上,如果采取措施不當,奶業就可能出現徘徊、停滯、波動、下滑,甚至大起大落。這要求我們更加冷靜地分析奶業形勢,更加清醒地認識存在的問題,減少盲目性,增加自覺性,從而使奶業發展回歸到理性的軌道上。
據悉,目前我省有大小乳品生產企業60餘家,但長期以來各自為戰,『窩裡斗』現象嚴重。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各個生產廠家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大打價格戰。在哈爾濱一些超市、奶站裡,各種品牌的純鮮奶、酸奶紛紛打出『降價』、『促銷』的招牌。櫃臺上到處都是『買三贈一』、『買五贈二』的標簽,有些鮮奶做成大包裝推上市場,購買者還可以參加抽獎。
愈演愈烈的價格戰讓生產廠家難堪重負,卻又騎虎難下。
黑龍江碩業乳業公司銷售部的一位負責人就向記者大倒苦水:像我們這樣的企業想打入省城市場,就得在價格上、包裝容量上做文章,有時就是『賠本賺吆喝』,不知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
在嚴峻形勢下,越來越多的龍江乳業生產經營者們開始認識到合力的重要性。
陳永昌強調,龍江乳業資源要優化組合,一方面是由政府出面引導,按市場規律加快乳品企業集團化建設步伐,推進對一些中小型乳制品企業進行兼並和轉制。通過整合,組建幾個航母級乳業集團,進一步做大做強已有的知名品牌,只有這樣,纔能抵御市場風浪的衝擊,同國內外其他大型企業抗衡。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發揮各類民間合作組織的作用,提高乳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和危機公關體系,加強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更為重要的是,出了問題後要敢於正確面對,迅速統一采取行動,發布信息,及時化解,將損失減到最小,維護龍江乳業的整體形象。
專家指出,與大多數食品一樣,乳品的品牌形象非常脆弱,一旦出現丑聞,很快就會舉國盡知,人人喊打。即便是再有名的產品品牌、規模再大的企業,也會被消費者無情地摒棄。而當食品企業出現質量丑聞,大量的產品被從超市下架、退貨時,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不過,食品質量危機猛於虎,卻是可以防范的。首先,企業應樹立起全民的質量意識和居安思危的理念,在生產管理中一絲不苟,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其次,企業要建立危機預警系統,以便高效地處理信譽危機,把危機消滅於萌芽中;其三,做好危機公關傳播方案,與媒體和公眾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讓企業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陳永昌認為,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群策群力,推動產業提檔昇級,規范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及時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形成利益共同體。2003年9月,我省成立了省奶業協會,目前擁有會員單位180多家。兩年來,協會較好地扮演了龍江乳業代言人的角色,起草了國內首部《奶業條例》,為指導行業發展、維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權益提供了一個法律文本。同時,還多次組織國際間的研討交流,開展乳業人纔培訓活動。
●新聞鏈接
『問題奶』回顧
●3月中旬,在河南、山東、河北等地陸續發現了用五花八門的造假原料生產的『人造牛奶』。其中『化學奶』、『皮鞋奶』的制作過程觸目驚心。所謂『純牛奶』可以與牛不發生任何關聯,只需香精、添加劑和水,可怕的是,甚至一雙破舊的皮鞋經過一系列處理後,也可變成假牛奶的原料。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表示,現在已經出現了專門的藥粉,只要用水按比例調配就可以變成足以逼真的假牛奶。
●4月6日,寧夏衛生監督所和銀川市衛生監督所在檢查中發現,有部分超市銷售的河南焦作市生產的商標為『蒙奇奧』鮮牛奶飲料和『蒙奶高鈣純牛奶』等飲料,口感異常,人飲用後有不適,產品外包裝標識與內容物不相符,實際是配制的飲料。
●5月29日,維他奶上海有限公司發布一則公告,稱其一批2004年4月8日至7月8日生產的250毫昇椰子味豆奶使用了『過期』原料而需要召回,至此消費者纔得知該款維他奶出現了問題,而此時這批問題維他奶已在市場上銷售了相當長的時間,甚至很可能超過了一年。
●6月,光明乳業公司鄭州子公司將過期奶回爐並重新銷售(這樣的奶稱之為回產奶)一事被曝光。
●5月份、7月份,陝西賀蘭縣、遼寧公主嶺等地先後發生養殖戶將奶白白倒掉的事兒,主要就是因為個別農戶生產手段落後,奶源的質量不高。實際上,目前國內奶源仍處於緊缺狀態。有關專家提醒廣大養牛戶,奶牛經濟也要『綠色』。
●繼光明之後,河北著名牛奶品牌三鹿也陷入早產奶丑聞。7月5日下午,天津河西區質監局執法人員在三鹿酸牛奶批發點一舉查獲了近900箱涉嫌超前標注生產日期這樣的奶被稱之為早產奶)的酸牛奶。
●記者手記
盡管乳業『大盤』走勢持續低迷,但龍江乳業還是不斷有利好消息傳來。
6月23日,齊齊哈爾飛鶴乳業擁有的『飛鶴』牌商標被國家商標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這是我省第三個獲此殊榮的乳品品牌;
7月14日,省內乳業『領頭羊』完達山乳業與臺灣統一集團合資項目簽約,引資金額十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預測,此次簽約成功,給這家老牌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大筆的資金,也有發達地區先進的管理模式和一個完善的市場營銷網絡,因此必將對中國乳品行業的格局產生長期和深遠的影響。
7月末,省首屆乳業博覽會在哈召開,與會的眾多知名乳業企業之間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交流,同時面向國際市場,以尋求更高層次的合作……
據了解,為了提高奶牛品質,狠抓源頭,我省將在未來五年內大力推進奶牛群體改良計劃,完成50萬頭奶牛登記任務,確保20萬頭奶牛參加DHI測定,建立起全國最大的奶牛信息數據庫,使奶牛平均單產達到6.5噸……
在風雲變幻的市場大潮面前,龍江乳業正在悄然積蓄力量,理性地調整方向,准備迎接新一輪的挑戰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