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8日電 受氣候影響,加上種植品種過於單一,佳木斯市今年遭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稻瘟病災害,有140萬畝水稻發生病害,佔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的近三分之二。
今年,佳木斯市水稻面積發展到212萬畝,是歷年來面積最大和投入最多的一年。7月12日開始,樺南、湯原等地相繼發生水稻葉瘟病,一些水稻因病未能出穗而死亡。隨後,7月26日開始連續一周的陰雨大霧天氣,給病害的迅速傳播蔓延提供了天氣條件,8月中旬的高溫高濕天氣又加重了水稻葉瘟、頸瘟、粒瘟等病害發生。佳木斯市種植水稻的8個縣(市)區都相繼有稻瘟病發生,有近140萬畝稻田發生病害,有30萬畝嚴重受災。此次稻瘟病發生的面積和危害程度,為佳木斯市歷史上最重的一年。
稻瘟病發生後,佳木斯市農技推廣總站孫副站長忙壞了,他用一周時間深入到樺南、湯原、撫遠等受災農田,調研病情,指導農民防病。
對於此次發生的大面積稻瘟病的原因,孫副站長分析,首先稻瘟病菌源存在於多年種植水稻的稻田中,稻瘟病是水稻種植中一種常見病。其次是今年特殊氣候,6月高溫、7月陰雨等特別適於稻瘟病爆發。三是今年春季低溫寡照,水稻插秧期偏晚,農民田間管理過分高肥足水,導致水稻抗病性減弱。四是種植品種單一,農民都愛種植米質好、產量高品種,可這個品種抗病力低,一發病就是一片。
災害發生後,佳木斯市迅速組織起1000多名農業乾部和技術人員趕赴受災地區,到田間地頭指導防治病害。17日,記者在佳木斯市農業委員會獲悉,目前在佳木斯市爆發的稻瘟病已基本得到控制。 (本報記者賀東旭)
又訊 綏棱縣部分稻田發生十幾年來最嚴重稻穗頸瘟,截至目前,全縣共有10萬畝水稻不同程度受災,嚴重地塊可減產3~4成。
據介紹,稻穗頸瘟發生主要是受8月初連續陰雨寡照天氣以及氮肥過量、鉀肥缺失等因素的影響。稻穗頸瘟潛伏期長、不易察覺、蔓延迅速、危害性大。目前,全縣共有4個鄉鎮、10萬畝稻田發生稻穗頸瘟。其中上集鎮稻香村、諾敏河村、泥爾河鄉的部分村病害較為嚴重。僅上集鎮諾敏河村,就有2500畝稻田受病害,佔了全村稻田面積的1/4。
針對稻穗頸瘟病大面積發生的趨勢,綏棱縣各鄉鎮發出緊急通知,並圍繞發病原因、防治意見和防治方法印發大量宣傳單。電視臺也通過新聞宣傳提醒稻農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稻穗頸瘟,確保秋糧豐收。同時,縣農技推廣中心的專家和鄉村乾部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進行稻穗頸瘟病防治工作,盡快控制住稻穗頸瘟病蔓延的勢頭。
新聞鏈接
稻瘟病又稱稻熱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稻病。在我國凡有水稻栽培的地方都有發生,尤以日照少,霧露持續期長的山區和氣候較溫和的沿江、以及水稻生育期處於雨季的地區發生嚴重。該病對水稻生產威脅極大,流行年份,一般減產10~20%,重的達40~50%,局部田塊甚至絕收。
稻瘟病在水稻整個生育階段皆可發生,具有為害時間長、侵染部位多和癥狀多樣性等特點。按其為害時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葉枕瘟、稻頸瘟和谷粒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