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8日電 由遼寧、吉林、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共同發起並主辦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區域經濟發展政協論壇於8月10日至13日在遼寧舉行。
『振興東北———發揮優勢與區域合作』,與會人員從人民政協的優勢出發,緊緊圍繞促進四省區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對外開放、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等積極協商探討,努力尋求共識,為科學編制四省區『十一五』規劃,加快區域合作和共同發展建言獻策。
加快振興,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打造區域合作和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加快東北經濟區發展,是四省區的共同責任。
經過熱烈討論和充分協商,會議對諸多問題達成共識。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堅持體制創新、市場運作、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打破行政壁壘和地區分割,全面優化資源配置,統籌發展重要基礎產業,共建共用重大基礎設施,構建統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場,逐步推進產業整合和企業重組,打造新型產業鏈條,發展優勢產業集群。經過5 10年的艱苦奮斗,使東北經濟區成為技術先進、結構合理、特色明顯、機制靈活、競爭力強的新型產業基地和新的重要增長區域,全面實現振興老工業基地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加快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應統籌規劃,合作共建,提高利用率。重點建設『四大通道』,即東北東部運輸大通道、中部南北運輸大通道、西部進出關大通道、北部對俄經貿大通道。
———共同推進基礎產業建設。建立四省區能源發展協調機制,綜合平衡區域能源的開發利用。擴建『草原通道』,提高內蒙古東部和黑龍江東部煤炭南下能力;推進電力工程合作,支持內蒙古和黑龍江發展坑口電站,加快東北電網改造昇級,有效滿足區域電力需求;聯合開展傳統能源的替代和轉換研究,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推進原煤、煤層氣、天然氣、油母頁岩、太陽能、風電、核電的開發利用和自主創新。加強松花江流域、遼河流域和嫩江流域的水利建設,增強保障和抗災能力,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率。
———攜手構建區域產業集群。聯合制定產業集群培育規劃和政策,建立產業集群協調機制,從現有潛力巨大的產業聯系起步,有效地銜接組合支柱產業中存在的產業鏈。著力培育石化、汽車制造、鋼鐵、大型裝備、煤炭和煤化工、農產品加工等支柱行業的產業集群,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推進區域經濟合理布局。加快哈長沈大城市帶建設。認真組織實施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四城市聯合出臺的《東北四城市協同合作全面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意見》,發揮這些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輻射作用,使之率先成為現代化的先導區域和區域性要素配置中心、產業集聚和輻射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和信息傳輸中心。
———加快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邊境重要口岸建設。加快建設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使之真正成為東北經濟區對外開放的龍頭。適應中俄、中蒙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要求,充分利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東部地區的地緣優勢和口岸優勢,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出口加工區,構築對俄、對蒙合作大通道,推進對俄、蒙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
———發揮沿海沿邊地區優勢,加快對外開放進程。充分發揮以大連為中心的南部沿海經濟帶和港口群優勢,推動東北地區與日、韓及亞太地區的聯系。加快建設邊境經濟合作區、互市貿易區和出口加工區,把黑河、東寧、綏芬河、滿洲裡、二連浩特、琿春、丹東等邊境地區建設成具有物流貿易集散、進出口加工和國際商貿旅游等功能的新型邊境經濟開放區。
———推進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合作。以中心城市為依托,建立功能完善、服務周到、覆蓋面廣的現代物流網絡,推進以大連為門戶,東北三省及內蒙古東部地區為腹地的快速出海大通道,形成多元化、高效率、資源共享、內通外暢的大流通格局。共同打造東北旅游品牌,實現各地區之間互為旅游客源地、互為旅游目的地。
———聯合打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企業為主體,推進區域經濟合作;進一步完善市場准入機制,破除各種妨礙區域間要素和產品流動的行政壁壘,加快區域經濟合作的市場化進程;努力實現區域內經濟政策的基本統一,防止出現產品的過度競爭和非市場化競爭;整頓和完善市場經濟秩序,聯合打擊各種市場欺詐行為,打造『誠信東北』。
———積極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聯合建立產學研平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科技與人力資源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創新資源管理體制,推廣循環經濟模式,統籌協商,推進產業調整,對高能耗、高物耗、高投入、低產出、低效益的產業進行規模壓縮和技術昇級。加強東北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制定鼓勵發展環保產業的相關政策,實施環境治理與保護的區域聯動,聯合開展遼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區域規劃,並將其納入全國『十一五』規劃體系。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作為國家區域發展的重大戰略,應將其作為全國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由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振興東北辦牽頭,組織編制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區域規劃,統籌考慮支持東北經濟區發展的重大政策和項目,最大限度地優化配置資源,促進區域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建議將內蒙古東部地區納入東北振興總體規劃,並享受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使內蒙古東部地區能夠在區域經濟合作中實現同步發展。
———建議國家加大對四省區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實行重點企業項目用地一攬子審批,加快審批速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進程。盡快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加大對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扶持力度。加大對四省區金融支持力度。
———建立區域合作協調機制。建議成立四省區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組成的東北區域經濟合作協調機構,建立四省區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制定區域合作的方針政策,針對能源合作、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整合區域物流資源、引導產業集群發展、區域合作模式和機制等重大問題,開展聯合調研,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