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8日電 佳木斯同江市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加大資金投入為保障,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村基本生存條件,切實增加貧困群體收入,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今年以來,這個市按照全省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要求,制定了2005年扶貧工作計劃,確定了第二批16個整村推進重點村。他們把『放母還犢』列為扶貧的重點項目,在16個重點村全方位推進。扶貧辦工作人員深入到16個重點村,向農民宣傳國家的扶貧政策,講解『放母還犢』項目的管理辦法,使農民了解了扶貧政策,激發了養牛的積極性。到目前,共落實『放母還犢』2860頭,每頭牛補貼扶貧資金1500元。
隨著兩個中央一號文件下發,農民種田積極性空前高漲。但是,由於一些農田的地力下降,滯緩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針對重點村出現的廣種薄收現象,這個市的扶貧開發辦聘請農技推廣中心工作人員,為16個重點村3324戶貧困戶進行測土配方施肥,為農民做好農業生產的科技信息服務,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通過積極爭取,同江市職中被省確定為全省扶貧開發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他們組織調研組深入重點村,對貧困戶勞動力狀況、勞動力培訓教育資源等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並結合市情實際,制定下發了勞動力轉移培訓方案,設立了對俄蔬菜種植技術、俄語口語課程、酒店服務管理、汽車維修、汽車駕駛5處技能實習基地,增加了培訓內容和培訓人數,培訓覆蓋面不斷擴大。今年以來,這個市開辦了7期培訓班,對富餘勞動力進行上崗技能培訓,共培訓農民468人,現已有291人找到工作崗位,轉移輸出率達到62%。
社會幫扶是解決貧困戶困難的重要手段。今年以來,各單位、各鄉(鎮)共向1026戶貧困戶捐款3.8萬元,送去米面、豆油、豬肉、藥品、衣物等折合資金18.1萬元。各幫扶單位協調貸款80萬元,捐助化肥650袋、農藥1060公斤,幫助貧困戶解決農業生產中的難題。
為了改善重點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關部門積極落實好公益事業項目。他們為16個重點村建設了衛生所和畜牧技術服務站,完成了16個重點村的自來水、有線電視、校捨維修等項目,並重點治理重點村的村容村貌,整修村屯道路,使村屯道路達到四級砂石路面標准。
這個市的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抓得緊、落得實,得到了省扶貧辦的肯定。他們的做法被省扶貧辦作為示范經驗向全省各扶貧開發貧困縣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