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2日電 在政府大力扶持和龍頭企業的拉動下,黑龍江東部肉牛優勢產業帶發展迅速,形成了基地龍頭市場聯動格局,成為繼奶牛產業之後的畜牧業重點產業。
據農民日報報道,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擁有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農民有飼養肉牛的傳統,省政府依據這一優勢,結合肉牛業具有產業鏈條長、增值空間大、消費市場穩和資源綜合利用率高的特點,將東部地區規劃為肉牛優勢產業帶。東部肉牛優勢產業帶包括牡丹江、雞西、佳木斯、雙鴨山、七臺河等五個市和三個農墾分局、三個林管局。各地圍繞產業規劃,出臺優惠政策,一手抓基地建設,一手抓招商引資,在東部地區形成了肉牛發展熱潮。去年以來,長春皜月集團、華香清真肉類加工有限公司、農墾北大荒牛業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相繼在東部地區落戶,到今年末這3家龍頭企業的肉牛深加工項目可以相繼投產,年加工能力為40萬頭。
隨著肉牛業市場框架的形成,各地政府和龍頭企業開始聯手培育基地。牡丹江市政府出臺《肉牛產業建設的若乾意見》,在資金、飼料、運輸等方面支持肉牛產業。雙鴨山市對專業村和大戶購牛給予50%貸款,繁育改良配種給予50%費用補貼。農墾紅興隆分局從每畝耕地提取5元畜牧業發展基金,總額3000多萬元,用於支持肉牛基地建設。龍頭企業也出臺基地扶持措施,皜月集團對牡丹江簽約養牛戶每頭牛給100元運輸補貼,對黑龍江其他養牛戶每頭牛給100元運輸補貼,對肉牛牧業小區給予每公斤高於市價0.2元的特殊優惠。
東部肉牛優勢產業帶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出欄總量不足,肉牛質量不高。針對這種情況,黑龍江省政府進一步推進主輔換位戰略的實施。今後一段時間,將以良種化為切入點,通過擴大飼養規模、提高產品質量、推進產業化經營、提高飼草飼料保障水平、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投入保障機制、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等手段,切實加快東部肉牛產業帶建設。計劃到2010年,東部肉牛產業基地內的肉牛良種化水平將達到90%以上,建成年出欄優質育肥牛500頭以上的育肥場或小區200個,年出欄100頭以上的育肥大戶1000個,年出欄50頭以上的育肥戶4000個,使規模飼養的比重由現在的40%提高到70%以上。收購合格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