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2日電 這兩年,綏棱縣靠山鄉的生豬出了名,大連、長春、哈爾濱等地客商的訂單不斷,銷售一路走俏,憑啥?就憑靠山鄉的生豬養殖走上了規模化、品牌化,經濟人的誠信經營使生豬銷售走上信譽化、網絡化。養殖戶說,有協會和經濟人作後盾,咱養多少豬都不愁銷。如今,靠山鄉每年生豬出欄1.6萬頭,全鄉增收1030萬元,人均增收430元。
前兩年,靠山鄉養豬戶也不少,但是很零散。養殖技術不規范,銷售沒路數,效益不明顯,養殖戶對養豬產生了厭煩情緒。『一家一戶的小生產應對不了大市場,咱們鄉的生豬產業,要以協會的方式,走規模化養殖,集約化銷售。』鄉領導表態了。
雙河村養豬場場長李春是個養豬能人,養殖技術、銷售渠道樣樣精通。2002開始搞養豬的他,存欄1500頭,出欄生豬2000頭,收入近30萬元。能人得用!2003年春,鄉村乾部鼓勵李春成立協會。協會成立之初,全村40多『小規模』養殖戶加入了協會。李春算了算,一年生豬存欄達到2500頭,出欄能達到4000頭。要想節省開支,協會最好采用就采用『集約化』運作模式。飼料統一采購,一公斤省0.24元,一頭育肥豬一年省下60元。全協會一年就節省24萬元。
有了規模不等於有了市場,如何打通生豬的銷售渠道?2003年秋季,李春與協會銷售部的兩位成員,三下大慶,以真誠和生豬質量感動了金鑼集團老總,金鑼集團與雙河村養豬協會簽訂了購銷合同。同時,每頭存欄超過20公斤的豬,集團就給養殖戶補助0.80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雙河村的生豬養殖的運行模式,帶動了全鄉生豬的發展,光芒村生豬專業屯、九江村生豬專業屯、富國村生豬專業屯......一個個生豬專業屯應運而生。一個專業屯就是一個專業協會。靠山鄉的生豬養殖成規模了,借豬生財的多了,雙河村王世祥專養母豬,8頭母豬一年給他帶來3萬多元的收入;光芒村劉鳳有,前些是貧困戶,這兩年貸款養豬,一年30多頭育肥豬讓他收入6萬多元。外地客商邱雲忠也看好了靠山鄉『這塊生豬發展的寶地』,今年3月份投資100萬元,在靠山村建起了千頭豬場。
各個協會都設有專門的銷售部,推銷生豬,有規模、一次能成車,講誠信。客商都願意到靠山鄉收豬。大連客商來了、哈爾濱的客商來了......靠山鄉的豬出名了。今年靠山鄉從各個協會抽調技術能人、銷售能人,由鄉裡統一組建靠山鄉生豬產業發展協會。成立了靠山鄉生豬發展的『組織』。靠山鄉的生豬協會這回又有了新家。『我們這個協會就是要解決生豬生產的技術問題,破解生豬發展中的銷售難題,打出我們生豬的品牌,做活靠山鄉生豬產業這篇文章。』鄉黨委書記呂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