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尼古拉大教堂被拆 市民建議原地復建喇嘛臺五個洋蔥頭
2005-08-23 14:25:05 來源:東北網  作者:於鴻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8月23日電 哈爾濱的聖·尼古拉大教堂,百姓口中的喇嘛臺,文革中被拆,之後,教堂原址立過一座被稱為『四個念念不忘』的長棍型紀念碑,1997年,修建了一座方丘型的『玻璃大棚』。如今,那座大教堂已蕩然無存,但一個叫胡泓的哈爾濱人卻不甘心,琢磨了許多年,最近致信本報,提出了『哈爾濱的一個中央教堂沒了,可以用現代手法恢復原有教堂頂部五個洋蔥頭』的方案。

  情結:我的母親是俄國人

  1951年出生於哈爾濱的胡泓,母親是俄國人,父親曾就讀於哈工大。胡泓1971年考入了蘭州軍區空政文工團,後復員回到哈爾濱,從事建築設計工作。2000年,老胡參與了中央大街、太陽島、新陽路等街路及建築的改造。

  『世界上沒有比哈爾濱更美的城市,它是一座亞洲的歐洲城市。』老胡動情地說。小時候,老胡的家就住在尼古拉大街,出門不到兩分鍾,就走到了尼古拉大教堂。老胡的媽媽是俄國人,每星期都要去教堂做禮拜。

  說起尼古拉大教堂在哈爾濱眾多教堂中的地位,老胡肯定地說:『它是中央教堂。』尼古拉教堂是哈爾濱最有特色、最具文化價值的木結構建築。它的外觀莊嚴,細部雕琢精美無比,輪廓、形式、比例,每一筆線條都精確完美到無可挑剔。1966年8月23日,尼古拉大教堂被拆毀,母親自此少言寡語,成了老胡的心結。

  夢想:重現大教堂風采

  記者了解到,在聖·尼古拉教堂被拆毀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67年,在它的原位置上出現了一座被稱為『四個念念不忘』的長棍型紀念碑,後於1971年被拆除。之後,尼古拉大教堂的原址,一直是一個直徑100多米的圓形地域,經年累月,雜草叢生。

  1997年,在同一位置上,出現了一座方丘形鋼筋混凝土及玻璃拼成的龐然大物,頂部有一個『雪花』六邊型造型和一個金屬圓球。老胡表示,哈爾濱的歷史遺存中,除了中式的道臺府,還有哪一座建築能標榜東方莫斯科的百年滄桑?這樣的建築,讓人們忘記了歷史。

  完全復建,可能嗎?即使重建了,還是那座神形兼備的有百餘年歷史的尼古拉大教堂嗎?老胡曾想出過『哈爾濱聖·尼古拉教堂復活節』的點子,但根據現實的狀況看,近十幾年來,博物館廣場周邊出現了很多高樓,尼古拉大教堂的地標功能已經被弱化,完全恢復從前的尼古拉教堂,周邊環境已經不允許了。

  老胡突發奇想,用現代建築材料,不鏽鋼、玻璃、鋼混做主構,將原來尼古拉大教堂頂部的五個『洋蔥頭』放大,並安放在原來位置上,也就是用當今的方式,傳承那座被拆除的尼古拉大教堂。按他的設計,中心最大的『洋蔥頭』高度為38米,地面直徑26.6米,球體最大直徑34米,內部可分三層。

  用途:我看能當歷史紀念館

  老胡說,在博物館廣場直徑只有100米的圓形地域中,除了恢復原來木結構建築外,任何與尼古拉大教堂無關的景觀建築都不適宜。

  老胡認為,『洋蔥頭』復原方案是一個重新恢復尼古拉大教堂的最好方式。記者注意到,老胡的方案中,有白天、夜晚和鳥矙三張效果圖。第一張,藍天白雲下,五個洋蔥頭充滿了歐陸風情;夜晚,燈光從玻璃幕牆中映射出來,顯出一絲神秘;從空中看到的效果,想必就是當年大教堂呈現出的莊嚴與神聖。

  老胡稱,最大的洋蔥頭可以用作哈爾濱的歷史紀念館,四個小的洋蔥頭可用作采光、通風及疏散口用。說到工程造價和工期,老胡表示,工期要半年,投資不過兩千萬元。

  老胡的想法和設計,本報不敢妄加評論,卻期待著普通市民、專業人士來暢所欲言。歡迎讀者朋友撥打記者電話86995701,表達您的看法,或提供您掌握的相關史實資料。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