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26日電 『如果只憑良好的願望和人們的自覺,沒有法律和制度作後盾,最終節能型社會的建設將只停留在口頭上和文件上。』日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董鴻揚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據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是在1998年1月起實施的。專家指出,從現在的角度看,這部法律由於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不是十分完備和有操作性的法律。雖然規定了違反節能規定應負『法律責任』,但強制手段力度不大,執法缺乏威懾力和震撼力,面對『有錢就有權浪費』者最多也就是采取『發責令改正通知書、責令限期整改』之類的處罰措施。專家說,如此不痛不癢的手段,猶如『隔靴搔癢』。
據介紹,自1998年到現在,全國已經有23個省區市出臺了地方性的節約能源條例。同年,當時的省計劃委員會便召集有關的節能專家起草黑龍江省的節能條例。但由於節能專家不是法律專家,故所起草的條例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故被退回來繼續完善。後來,由於政府機構改革,特別是當時的節能觀念不是非常強烈,這個條例雖然6易其稿,但仍停留在起草和完善的過程。
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最近,節能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這對條例的順利通過十分有利。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下,這個條例草案立法過程將加速。專家估計,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黑龍江省的節能條例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便可在人大通過。
據起草該條例的專家講,與國家的《節約能源法》比起來,黑龍江省有關部門最近起草的這個節約能源條例(草案)更細化,更有操作性。它在充分運用市場手段和經濟規律引導合理有效能源利用方面,及對地方節能行政主管部門、節能執法和監督機構、節能資金的來源及使用、節能行政法律管理和技術手段等問題均作了明確的規定。
專家指出,在節約能源和資源方面,我們要大力借鑒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先進國家的經驗,強化政府自身責任,政府不但要自行節約,更要制定有關的法律法規並嚴格執行它,還要實行強制性能源效率標准、產品標識及認證制度,並出臺符合實情的激勵性政策與措施,加強信息傳播及諮詢服務,加快建立健全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體制和機制,以逐步形成節約型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
節能需要新機制
省節能監測中心監察室主任高春旭工程師24日告訴記者,在西方發達國家,用經濟的和市場的手段達到節約目的的機制和方法很多。
據介紹,西方發達國家常常用經濟性的激勵政策來引導人們節能。例如,制定《節能設備(產品)目錄》,對生產或使用該《目錄》所列節能產品的,實行獎勵政策;對一些重大節能工程項目和重大節能技術開發給予資金補助或貼息貸款;並有完善的利於節能、提高能效的價格機制;通過稅收政策鼓勵發展節能產品、淘汰高耗能產品等等。
除了以上這些政府財稅調控手段外,西方國家『節能』也實現了市場化。有一種叫作『能源合同管理』機制,就是這種市場化解決節能問題的典范。這種機制是由專業能源服務公司對某耗能單位進行『耗能診斷』,即對節能的可行性進行調查。根據『診斷』結果,雙方簽訂一項合同。合同規定,能源服務公司出方案、出技術、出材料,為該耗能單位進行能源節約改造,節約下來的能源成本中提出一定比例作為該能源服務公司的酬勞。通過這個機制,耗能單位不但沒有增加額外的節能負擔,反而減少了成本,而能源服務公司既有了收入,又達到了節能的目的,真正地實現了『多贏』。
在政府機構節能方面,發達國家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設立指令性節能指標,規定一定要節約多少,有一個數量考核標准;政府節能采購,各機構必須采購有『節能』標識的產品;政府建立節能統計報告制度;政府能源審計,每年對10%政府機構實行能源審計,10年內便可全部完成能源審計;強制推行電源終端高效節能產品;組織節能教育培訓,主要針對操作人員;節能獎勵,用於獎勵節能負責人、操作人員;同時節約的費用可以支付可再生能源的費用……
當務之急提高能源利用率
『雖然黑龍江的能源資源稟賦比較好,但重開發、輕保護、輕勘查的條件下,並考慮到今後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我們的能源資源狀況並沒有通常人們認為的那樣樂觀。開展節能工作———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當務之急!』24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省能源研究所所長傘成立不無懮慮地說。
據介紹,截至2003年底,黑龍江省常規能源(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氣和水能)探明總儲量為259.97億噸標准煤。其中基本上是不可再生的原煤、原油和天然氣(分別佔67.84%、31.15%和0.31%),可再生的水能只佔0.70%。其它的如風能、生物能、太陽能和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雖然資源豐富,但由於利用成本較高,故目前仍停留在研究試開發階段。
黑龍江省的能源消費向來以煤炭和石油為主。2003年,二者佔全社會總消費量的95.5%(其中煤炭60.2%,石油35.3%)。由於幾十年的開采和利用,黑龍江省的煤炭和石油均面臨枯竭的境地:煤炭保有儲量224.5億噸,但由於過度開采和勘查滯後,目前可動用儲量只有35.2億噸;石油累計探明儲量為56.7億噸,剩餘可采儲量也僅為5.68億噸。如果不通過進一步勘查增加新的儲量,以目前的開采技術,在保持目前的煤炭每年8000萬噸和原油5000萬噸的產量水平,黑龍江省煤炭和石油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會開采殆盡,無煤可挖無油可采。『黑龍江省雖然是資源大省,但從現實的角度看,可以說地主家的餘糧也不多了。』專家不無懮慮地說。
一段時間以來,黑龍江省電力剩餘、電力南送的有關報道也給人們造成了一種假象,認為黑龍江省的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專家告訴記者,在黑龍江省的電力總裝機中,93%以上是火電,其燃料是煤炭(佔全省煤炭消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發電量受原煤儲量和產量的嚴重制約。另外,現階段的電力富餘,最主要的原因是黑龍江省的工業用電(第二產業用電量一度佔全社會用電量的70%以上)這段時間的下降造成的。隨著黑龍江省老工業基地改造步伐的加快,省內電力大量富餘、發電機組利用率低、『窩電』的現象將會消失,並有可能像南方省份一樣出現電力緊張的局面。
從儲量上看,黑龍江省消費的幾種主要能源是有限的,且人均佔有率低。從長遠角度講,隨著黑龍江省工業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目前的能源利用率水平,黑龍江省的能源消費量將直線上昇,將是現在的能源儲量和產量無法承受的。
專家指出,隨著開采技術的提高和勘查工作的深入,黑龍江省煤炭和石油等重要能源的利用年限還會延長一段時間,但是這些一次性能源,消費一噸就少一噸,早晚有采盡的那一天。煤炭、石油這樣的戰略物資完全依靠進口的風險是很大的,而且這些石化能源的利用又會帶來大量的環境污染,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技術不成熟、利用成本高,因此開展能源的節約工作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