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9日電 節約能源並不只是節省,也包括對一些『廢棄』物品的再利用,使之成為代替性資源。23日,記者從省環保局獲悉,目前我省已經開始出現用稻殼加工燃燒物替代燃煤,用工廠廢酸鹼為原料加工制作染料等幾十種替代性產品,為我省節約了大量的能源和資金。
據省環保局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在我省已經相繼出現了將稻糠深加工成保健品,稻殼制作稻殼棒代替居民用煤,用牛糞制作有機肥料,用工業廢酸鹼制作染料,煤矸石代替土資源制空心磚等幾十個代替性和廢物利用的節能項目。僅僅在一個縣區內稻糠、稻殼產業就創造了近億元的產值,而在黑龍江墾區一農場內『稻殼發電』一年就能節煤兩萬噸。
慶安縣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慶安縣一直是水稻生產大縣,水稻加工後剩餘了大量的稻殼、稻糠等廢物。過去,只有少部分秸稈被農民用作燃料,而稻糠全部用作飼料,稻殼則成為水稻加工企業的累贅。如果企業將稻殼燒掉會造成很大的污染,隨處堆放又造成火災隱患,而且這些稻殼一般很難自然降解,一般需要10年到20年的時間,混入土壤極易影響土質,因此稻殼被當地居民形象地稱為『黃色污染』。
據當地政府部門統計,在慶安縣生產能力最大的水稻加工企業鑫利達米業公司曾以每袋2元的價格僱人往外運稻殼,這筆費用每年就需6萬元。為了節省資金、節約能源,當地開始在廢物利用和開發代替性產品上下功夫。現在,該地利用稻糠生產出了一種保健品,僅2004年就加工稻糠5000噸,實現產值8000萬元。而該縣生產的稻殼棒用於企業和家庭取暖,每噸燃燒釋放熱量相當於煤炭的70%,僅一年就創造產值2000萬元,不但減少了污染還節約了燃煤。另外,省環保局的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除了慶安縣,在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建三江分局電廠,『煤炭直接摻燒稻殼技術』為該地節煤23000噸,節約資金360餘萬元。
而一直被人們嗤之以鼻的牛糞,如今也變廢為寶,成了遠銷國外的有機肥。據省環保局科技處副處長於頌明介紹,由於牛糞中粗纖維含量較多,在土壤中不易降解,農民們很少將牛糞作為生物肥。可是現在,這些牛糞通過處理制成了對土壤具有保護作用的有機肥,並遠銷國外,成了代替化肥的好產品。於副處長說,現在在市面上每噸化肥的價格一般都需要2000多元,可是同等的牛糞有機肥價格卻只有1000多元。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稻殼、牛糞,工業的廢酸鹼、煤矸石都可以成為節約能源的代替型產品,廢酸鹼能制作成工業染料,煤矸石生產空心磚減少土地資源浪費。據了解,煤矸石是煤炭生產和加工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我國煤炭年產量約10億噸,煤矸石累計堆存就達40億噸,並以每年約1億噸的速度遞增。煤矸石長期堆存和自燃,不僅侵佔大量珍貴土地,還污染大氣和地下水質,對環境造成威脅。但是,用煤矸石制作空心磚代替黏土磚則解決了這一問題。據悉,每生產1萬塊黏土磚相當破壞土地0.02畝,而煤矸石磚可以不用土地或少用(30%%)土地。我國年生產200億煤矸石磚,每年可節約土地28000畝到40000畝。目前,我省雙鴨山市已經出現了這種利用煤矸石制磚代替黏土磚的項目,年節省土地907畝。
於副處長告訴記者說,雖然我省是資源擁有大省,但是很多的能源都不是用之不完取之不盡的,因此大力推廣代替性產品技術尤為重要。如果能夠實現企業內部、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和社會之間的工業連接,發展靜脈產業,這將會為我省節約出大量的能源和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