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0日電 (姜利航 記者高長利)1945年的8月3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東寧要塞結束了最後一場戰斗。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日子裡,中國·東寧要塞研討會今天在牡丹江市東寧縣召開。來自俄羅斯、日本及國內的專家學者、 『二戰』老戰士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二戰史研究會主辦,黑龍江省東寧縣人民政府承辦。與會人士經過2天時間,實地踏察了東寧勝哄山要塞、勛山要塞後,進行了專家發言和分組討論,對東寧要塞的歷史地位及保護、利用的現實意義進行了深入地研討。
1933年1月10日軍入侵東寧,進駐的日軍最多時達10多萬人。東寧要塞群有地下要塞10多處,所佔土地正面寬90多公裡,縱深50多公裡。每一處地下要塞都有昇降井、士兵室、集結室、防毒門、炮室、指揮所、通氣孔、包帶所等。每個地下要塞都有上百個永備工事。這些築壘地域,對內是為了鞏固對東北的殖民統治,對外則是把它作為進攻蘇聯的戰略基地。當年修築這些龐大的軍事要塞,動用了中國勞工達17萬人之多,大部分都被殺害。東寧軍事要塞群被日本關東軍稱之為『東方馬奇諾防線』。
專家們根據現有史料認定,東寧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戰場。與會專家認為東寧要塞既是日軍侵華重要罪證,也是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見證,對深入研究『要塞勞工、慰安婦及抗聯』等史實具有指導意義。要塞不僅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的實物資料,而且是進行近代史及愛國主義教育的實物教材,具有重要的考察研究、保護和利用價值。
目前,東寧要塞已被批准為國家AA級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和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級國防教育基地。
研討期間,『東方馬其諾防線』——侵華日軍偽滿要塞群圖片展吸引了大批群眾前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