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1日電 坐落在齊齊哈爾市鐵鋒區的和平廠是一家有著50多年悠久歷史的大型軍工企業,兩年前,企業實施了『分離破產』。如今的『和平廠』,是從原來的軍工企業分離出來、重新組建的民品公司。
現在,告別了國企身份,離開『軍工』已近兩年的和平公司,日子過得如何呢?日前,記者走進了這家股份制企業,全新的體制、靈活的機制、超前的經營思路,似陣陣清風迎面撲來,令人耳目一新。
體制:經營者不持大股和覆蓋各經營單位的員工持股會,以及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處處體現了股份制企業的優勢,真正代表了廣大員工的切身利益
在和平公司下屬的綜合服務公司做管理工作的張慶龍,整天鉚足了勁兒乾。他說,企業是大家的,現在每節省一分錢都是給自己節省的,不努力工作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在業餘時間,他還經常給大伙兒講,在公司中你佔多少股份,公司盈利後你能分到多少,使員工們心中有數,增強了對企業的責任心。
不過,當初重組的時候,如何纔能真正代表廣大員工的根本利益,體現產權明晰、管理科學等股份制企業的特點,確實讓公司上下頗費了一番心思。
在《公司法》規定的范圍內,他們大膽創新,按產業劃分,在員工內部成立了3個持股會,覆蓋到各經營實體。第一持股會由從事一二產的員工組成,佔48.55%;第二持股會由從事三產的職工組成,佔11.48%;第三持股會由集體企業內部的國有員工組成,佔2.15%。然後,由員工按照8%的比例,選出出資人代表,選舉產生理事會,再由理事會推選出理事長,代表持股會進入公司董事會。
作為一名普通員工,鑄鋼分公司的韓文博感到很自豪。他說,大伙兒能推舉我當出資人代表,深感責任重大,今後我將認真反映員工的心聲、努力架起溝通的橋梁,決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以往在國企改制中,經營者持大股的現象十分普遍,而和平公司卻沒有效仿。他們的經營者與員工一樣,只按工齡計算所得股份。這樣,樹立了經營者與員工同甘共苦、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避免了國有資產流失、一夜暴富等問題。
體制改革使這個『脫胎』於軍工企業的新公司呈現出一片生機,為企業早日騰飛提供了動力和保障。
機制:資產回報加淨利提成的運營機制和中層乾部公開競聘的用人原則,讓廣大員工徹底擺脫了傳統觀念,使公司上下收入與業績相對應,形成了利益的共同體
吃慣了『大鍋飯』的國有企業職工生產積極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為了搞活企業,和平公司成立後,在運營機制、管理機制、用人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改革,激發出了公司上下的全部潛能。
以前,量具刃具分公司的生產經營是本糊涂賬。如今,新公司成立後,可不一樣了。資產回報加淨利提成的經營責任制,外加科學的管理、細致的考核,使他們認識到,乾好乾壞絕對不一樣了。近兩年,他們都想方設法地降低成本。風、水、電、氣等能源,不再吃廠裡的『大鍋飯』了,而是自己買泵、自己安表、自己加熱,堵住了以前由廠裡統一供應所帶來的管理成本高、跑冒滴漏嚴重等現象。原料采購也是先比質、再比價,一切精打細算。為了多找些活兒,經理叢軍整天在外面跑,不僅與齊車集團建立了穩定的業務聯系,還從哈爾濱開發區的兩家企業手裡拿到了訂單。
由於和平廠連續虧損十幾年,造成了大量人纔外流。據統計,先後有200多名大學生離開了這裡。為適應發展的需要,在內部形成競爭機制,今年春天,和平公司拿出了公司機關8部1辦共計21個中層負責人崗位,面向全市公開招聘,引起了強烈震動。社會上共有42名符合條件的管理人纔前來競聘,公司范圍內共有26人報名參加,經過5天的面試及考核,有3名高級管理人纔落戶『和平』。隨後,他們又從大專院校引進了11名技術人員。
經營思路:產品研發與市場開發並舉,讓企業找到了長遠發展的出路
『大國營、大軍工』身份解除後,如何生存和發展?一時讓員工們感到很迷茫。不過,公司很快找到了答案:產品研發和市場開發。
2003年7月,公司總經理李煒便帶隊赴河南考察市場,了解到生產人造金剛石的設備緊缺後,在自身沒有技術、沒有足夠加工能力的情況下,為了搶抓機遇,他們果斷決策,去沈陽購買成型的技術。2003年末,該公司生產的500六面頂液壓機一投放到市場,便以一流的質量和性能打動了客戶。今年初,為了擴大生產規模,該公司還專門成立了『六面頂液壓機』生產車間,不僅滿足了河南市場,還擠進了安徽。目前,他們已累計生產80多臺,實現銷售收入3760萬元,『六面頂液壓機』已成為該公司創收的骨乾產品。
總經理李煒說,大伙兒對『和平』有著很深的情結,再苦的日子我們都挺過來了,現在是個嶄新的開端,我們和平公司將繼承老和平廠的光榮傳統,滿懷信心地向前走,續寫『和平』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