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首開航天誘變育種之先河 省農科院成功培育3個新品種
2005-08-31 17:54:59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31日電(實習生 黃健) 航天誘變技術是我國20世紀80年代末新興起的學科,省農科院創新育種手段,將航天高新技術與農業育種相結合探索出一條嶄新的農作物育種新途徑,成功的育成甜椒、番茄、小麥3個農作物新品種,在生產中已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這3個品種的育成,不僅僅是在沒有先例的條件下摸索著進行田間試驗及選育,而且也從細胞學、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學等方面,剖析了空間條件下農作物的遺傳變異。從而為農作物空間誘變育種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理論依據,證實了空間誘變育種的可行性。

  宇宙一號番茄

  宇宙一號番茄是省農科院園藝分院利用空間誘變育種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培育而成。

  品種為無限生長型番茄,長勢強,商品性好,在大棚栽培株高達2米以上。果大、質佳、色美、味甜、營養價值高,既是果中佳品,又是人們喜愛的菜中之寶。宇番一號番茄單果平均重半斤,最大單果重1.6斤,每畝可收番茄萬斤以上,深受農戶喜愛。

  宇椒一號甜椒

  宇椒一號是農科院利用航天育種技術培育的第一個甜椒新品種。該品種集質佳、果大和高產於一體,單果平均重達200克左右(最大400克),高抗疫病、耐毒病。

  近三年來累計推廣6萬畝,獲直接經濟效益19萬元、間接經濟效益1.7億。由於其特有的抗病性,可以在生育期減免化學藥劑的施用,從而減免對環境和產品的污染,向人類提供綠色食品。

  宇宙一號適應性廣,目前已遍布全國各地(除臺灣和西藏外)1997年曾在北京大興縣航天誘變育種基地展出獲得國務院副總理姜春雲,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宋健的高度贊揚。2002年這項研究被正式列為國家『863』計劃項目,正在進行一步加大力度開發應用。龍輻15號小麥

  龍輻15號是省農科院作物育種所小麥輻射與生物技術育種研究室於1992年春將純系材料航天搭建後播於田間,1993年春以株行點播,獲得第二代,並按育種目標選單株,按系譜法處理,決選、區試,2005年審定的小麥新品種。

  該品種生育日數90天左右,為晚熟旱豐類型。產量高,2004年提昇全省生產試驗,七點次全部增產,平均公頃產量3967.4公斤,較對照新克旱9號增產10.91%;品質優良。目前為止,在我省及內蒙東四盟累計示范推廣面積60餘萬畝。

責任編輯: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