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9月4日電 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遺址作為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細菌戰遺址群,其申報世界遺產的研究也成為本次研討會上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一直致力於申報工作的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院長鮑海春就此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七三一』是雙重罪證
『要把「七三一」遺址申請為世界遺產,首先要對其進行准確的定性、定位。』鮑海春說,『七三一』遺址是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用活人進行細菌武器研究、開發及使用細菌武器殘殺中國抗日軍民及世界反法西斯戰士的罪證,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細菌戰遺址群。
鮑海春表示,『七三一』遺址具有雙重罪證。『七三一』部隊的犯罪行徑完全背離了科學研究的軌道與人類文明的准則,是以毀滅人類為代價的滅絕人性行為。同時在其末日來臨之際進行了大肆的破壞及銷毀,所以『七三一』遺址既是日本軍國主義進行細菌戰的罪證,也是日本軍國主義毀滅罪證的證據。
遺址是一種特殊的資源
鮑海春說,『七三一』遺址申報世界遺產的重要性很多,它是日本軍國主義奴役、殘殺中國及世界人民的見證,是對政治、經濟、社會、都能產生影響的特殊資源。
哈爾濱是『七三一』部隊本部所在地,因此哈爾濱是日軍細菌戰的重災區,哈爾濱人民時刻銘記細菌戰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我們保存、保護了戰爭遺址,並將其申報世界遺產,將是哈爾濱人民對人類世界作出的一項重大貢獻。
目前『七三一』部隊本部遺址共23處,另加16棟軍人宿捨。其面積近70萬平方米,足以反映『七三一』部隊的性質及規模。雖然遺址保護開發規劃工作得到了論證通過,但遺址與罪證陳列館內的基本陳列,集中遺址與單體遺址互相聯系,遺址的地上與地下相呼應的立體開放格局還沒有形成。當前要盡快實施完成遺址第二、第三期保護開發。在已列入哈爾濱市重點研究課題基礎上,早日將『七三一』遺址申報世界遺產課題,列入黑龍江省及國家重點研究課題項目。
世界遺產申報是重大工程
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在隸屬於哈市平房區,鮑海春認為,作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世界戰爭遺址,應該盡快由哈爾濱市直管。這樣有利於七三一遺址申報世界遺產,有利於爭取國家支持加快實施遺址第二、第三期保護開發工程。
經過近一年的辯論,有關『七三一』遺址申報世界遺產的意見已經基本趨向一致。
『根據世界遺產委員會關於世界遺產申報資格的六項標准,「七三一」遺址符合其標准第六條即特殊歷史事件對人類的影響。應該把「七三一」遺址申報世界遺產工作,作為一項重大工程來對待,爭取在8至10年之間完成申報工作。』鮑海春對把『七三一』遺址申報為世界遺產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