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6日電 近日,備受各方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修正案》)已提交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初審。此事引起了哈爾濱市民的普遍關注。市民普遍認為,提高個稅起征點對大家來講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如果個稅起征點有地區差異,不發達地區反而要相對多交稅,這是不公平的,個稅起征點應一視同仁。
陳宇是哈市一加工企業的部門經理,他覺得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早就該提了。據陳宇講,他是1995年參加工作的,那時他每月只賺400多元,在同學中,他的工資還是不低的。那時個稅起征點是800元,當時他認為如果真能上點兒稅,也是挺光榮的一件事情。可是這幾年隨著工資的上漲,各項費用也迅速增加,而他也從不上稅到上稅,到現在賺2000元還要上近100元的稅,對此他實在是有點吃不消。
哈爾濱商業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著名財稅法專家王曙光教授認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都應該提高了。我國於1980年9月頒布施行個人所得稅法,同時確定了800元的法定費用扣除額,至今曾兩次進行修訂,而今是第三次修訂。25年來我國職工工資收入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都有較大提高,加之教育、住房、醫療等改革的深入,消費支出明顯增長,早已超過了個稅法規定的每月800元的減除費用標准。因此,近年來社會各界要求提高工資薪金所得免征額標准的呼聲很高,提高起征點是眾望所歸。
據省地稅局個稅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4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調整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准的初步方案,開始是全國在1200元基礎上,全國各地區根據經濟發展水平浮動,即像我們這樣的經濟不發達省份,起征點要比發達地區低,這樣勢必導致我省一些中低收入的人納稅水平要高於發達地區的人,這明顯是不合理的。這個草案提出後,我省第一個表示反對,而後吉林、遼寧、安徽等省份也紛紛提出,個人所得稅的費用扣除標准應該實行全國統一。理由是,應該考慮到欠發達地區相當一部分人的利益,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
這位負責人透露,盡管審議結果尚未公布,但《草案》的具體內容已經逐漸清晰。由於這次改革是為了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所以一次通過的可能性極大,全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有望執行統一標准。
省政府法制辦財經立法處劉軍處長主張,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應該全國統一,這樣纔能體現稅法的宗旨。他認為,欠發達地區的起征點不但不應比發達地區低,相反應該高些。因為稅收是調節社會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手段,比社會保險更重要。欠發達地區個稅起征點低,會加大各地區之間居民的貧富差距。
他還向記者介紹說,日前,黑龍江省人大的相關部門已向黑龍江省政府的相關部門下發了征求意見,對該《草案》中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問題,廣泛征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與建議。從征集建議上來看,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浮動。認為應該提高我省的個稅起征點,並和全國其他省份保持一致。
省地稅局個稅處相關負責人認為, 《草案》有兩處改動:將個稅起征點從月收入800元提高到1500元;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報納稅。這『一松一緊』兩處修改,旨在縮小目前中國過大的貧富差距,調節社會財富分配,保護『窮人』的利益。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中低收入階層特別是工薪階層,已成為稅負最重的群體。目前,我省個人所得稅收入在24億元左右,其中75%來源於工薪階層。從調節收入分配的差距來看,該負責人認為,應盡量減輕中低收入者個稅負擔,而對高收入階層的征管應該加強。這樣,纔能夠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在具體實施上可以由國家財政通過稅收返還的轉移支付形式,補給欠發達地區。即對經濟發達的地區應多征稅,而對經濟欠發達或落後的中西部省份可以少征稅,甚至可以減免稅收。
專家認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全國統一個稅起征點,有利於促進地區間的公平。如果對高收入地區實行高起征點,低收入地區實行低起征點,反而將加劇地區間的不平衡,這將與個稅本來的調節意義背道而馳。
『起征點各地不一致,這絕對是不公平的。』從事科研技術工作的呂文激動地講,『我是哈工大的畢業生,我有很多大學同學在深圳工作,我們都是從事基本相同的工作。他們每月賺的錢比我多,上的稅相對還比我少。而我如果有一個月與他們賺同樣的錢,就要上800多元的稅,難道僅僅因為我是在這裡工作就要多上稅嗎?我覺得這真的是非常不公平。』北京法准律師事務所黑龍江所主任律師張志良說,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縮小貧富差距,調節個人收入,按照立法慣例,就必須要充分考慮社會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的現實情況。起征點的上調有利於實現法律意義上的權利和義務的對等,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法律意義上的公平原則。
省地稅局個稅處相關負責人認為,稅法是一部基本法律,作為一部法律來講,各地區應該統一地執行,至於一些地方的特殊情況,可以依據另外的規定加以規范。如果賦予各地浮動的自主權,可能帶來各地個稅征收標准千差萬別,影響稅法的統一性和嚴肅性。所以,從法律的公平原則來講,個稅起征點應全國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