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6日電 他,是一個普通的人,沒有驚天動地的創舉。他,是一個不平凡的人,12年來,在平凡的崗位上,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地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跡。他,就是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電機軸承分廠工人、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關有奇。
1993年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轟轟烈烈的改革開始了。精簡機構,裁二、三線人員充實生產一線。當時年已39歲的關有奇是哈軸維修分廠的一名貨運司機,工作輕閑自在。改革觸及了每個人的靈魂,也震動了關有奇。他想,我是共產黨員,現在,工廠一線最需要人,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關有奇下了決心,到一線去、到工廠最需要的地方去。就這樣,關有奇來到了哈軸最苦、最累的車間,在精車工段當了一名車工。
1993年3月11日,39歲的他,當了一名學徒工。自打跟師傅學徒,關有奇就下了狠茬子,師傅誠心教,關有奇琢磨著學。人家都下班了,關有奇還在揣摩師傅教的招數。回到家裡,關有奇還在琢磨,一遍一遍地重復師傅講的要領……
關有奇自打頂床子的第一個月,就完成了計劃的150%。這下子,可在工段轟動了,工段的老師傅們說,『咳,真沒看出來,老關還真有兩下子。』2003年底的一天,分廠來了一批急活,一共是5000多件,要求一個月內完成。因為是新產品,分廠還從沒人乾過。工裝、備件全都沒有,分廠把這活交給了關有奇。關有奇接了任務後,就忙著改工裝,找備件。忙活了兩天,總算能乾活了。這新產品乾起來心裡沒底,老關就小心翼翼、一點一點試著整,乾了兩天,摸出點門道了,老關來了勁,連著三天沒回家,讓愛人把飯送到車間,困了在床子邊瞇上一會兒,硬是把這塊硬骨頭給啃了下來。等元旦過後大家一上班,分廠張廠長老遠就看見老關的床子旁紮堆了乾好的活,一問纔知道原來需要一個月纔能乾出的新產品,老關僅用了一周就乾完了。
多年來,關有奇把功夫下在了工裝、刀具的調整、組合和創新上來。關有奇在加工調心球軸承產品時,按工藝得反復車個7、8遍,費時、費事不說,幾何精度、尺寸精度還不好控制,『能不能給改一改?』老關犯開了尋思。他白天邊乾活邊琢磨,晚上下班別人都走了,他把刀架子卸下來,鋪扯了一地,比劃開了,又是量、又是畫,還真入了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個多月的反復試驗,終於成功了。一試,還真管用,效率提高了3.2倍。一次交檢合格率100%。這下大伙兒可高興了,活兒多乾了,質量也好了,大伙兒就把這刀兒叫『關有奇車刀』。古人雲:『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這關有奇乾車工雖是『半路出家』,可真乾出了點名堂:今年,關有奇還被評為了全國勞動模范,『五·一』節還要去參加全國勞模大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