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漁業年產40多萬噸 特色冷水魚養殖星火燎原
2005-09-07 09:18:5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7日電 從年產2萬多噸到40多萬噸,依靠技術支橕和結構調整,近年來黑龍江省漁業生產走上了大發展、快發展之路。記者從省水產局獲悉,今年雖有前期低溫和部分地區發生洪澇災害的不利影響,但目前全省水產業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亮點頻現。

  無公害水產品成氣候。從2002年國家提出無公害食品計劃,短短三年間,我省依托特有的生態資源優勢,就使無公害水產品養殖面積發展到421萬畝,佔全省放養總面積的61%,其中經過認證的面積達70多萬畝。發展較快的綏化市,繼北林區、肇東市之後,上半年又建起安達沿安肇新河、綏棱沿諾敏河兩處無公害水產品標准化生產示范帶,面積達3萬畝;大慶市通過標准化示范園區、示范帶和生產基地的建設,無公害水產品養殖面積已發展到200萬畝,佔放養總面積的71.4%,居全省領先地位。

  為抓住當前及未來市場,各地不但努力改善漁業生態環境,從源頭控制水產品藥物殘留和禁用藥物的使用,建立用藥檔案,還逐步建立病害測報體系,現全省已建立病害測報點20個,有效控制了魚病的蔓延,保障了產品質量安全。

  特色冷水魚養殖星火燎原。地處高寒、氣候冷涼,本是漁業生產的不利條件,但隨著觀念的轉變,我省將其轉變為優勢———抓住當前三文魚、虹鱒魚等冷水魚市場趨旺的機遇,馴化與引種兼顧,加快生產。品種結構調整較快的市縣,名特優冷水魚養殖面積連連躥高,阿城市西泉眼水庫出資500萬元投放西伯利亞鱘魚夏花10萬尾、大眼獅鱸夏花100萬尾、大銀魚卵6億粒;雞西市河蟹養殖面積達33.5萬畝,佔全省面積的近一半;肇東市在池塘裡套養黃顙魚面積達3.1萬畝,畝盈利可達4000元。截至目前,全省名特優、冷水魚養殖面積已發展到207萬畝,徹底改變了過去鯉、草、鰱、?四魚當家的局面。

  休閑漁業異軍突起。旅游業的興旺帶來了游釣業的發展。目前我省以游釣、餐飲、度假為特點的休閑漁業呈現出檔次不斷提高、規模快速擴大的特點。全省現有水產游釣面積94.6萬畝,游釣點近7700個。哈市道外區民主鄉的46戶漁民全都轉行開展垂釣業,面積達2000畝,以名特優特色和冬季垂釣吸引游客,效益比養殖還大;饒河縣新近推出的沿江網灘垂釣、江水燉江魚、殺『生魚』、烤『塔拉哈』等休閑漁業項目,吸引了大批游人,成為烏蘇裡江上一道嶄新的風景。

責任編輯:隋洪波